第 21章 杨广三征高句骊(上)74(1 / 2)

隋大业八年,正月的寒风凛冽,隋炀帝杨广站在涿郡的城墙之上,目光穿透了冬日的霜雪,凝视着远方的辽东。他的心中充满了征服的火焰,决心要将高句丽纳入大隋的版图。

“朕要让高句丽知道,大隋的天威不容挑战。”杨广的声音在冰冷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宇文化及,这位心机深沉的大臣,站在杨广的身边,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知道这场征战的风险,但也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已能力,进一步巩固权势的机会。

“陛下,此战关乎国威,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完成大业。”宇文化及的话语中充满了忠诚,但他的心中却在暗自盘算。

随着杨广的一声令下,110余万大军开始集结。涿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士兵们摩拳擦掌,战马嘶鸣,战鼓雷动,整个涿郡都沉浸在战争的紧张气氛中。

来护儿,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被任命为江淮水军的统帅,他率领着300艘战船,1万名水手,准备从莱州渡海进攻。他的心中既有对战争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忧虑。

三月,杨广亲自统帅诸军渡过辽水,进围辽东城。然而,辽东城坚固异常,隋军久攻不下,士气开始受到影响。

“陛下,辽东城坚固,不宜强攻。”宇文化及在杨广的耳边低语,“臣建议分兵围困,同时派遣精兵深入敌后,断其粮道。”

杨广沉思片刻,觉得宇文化及的建议有理,便下令改变战术。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隋军在辽东城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六月,来护儿率领的水军终于取得了一些胜利,他们沿浿水而上,击破了高句丽的军队,乘胜进攻平壤城。然而,他们在平壤城下遭遇了高句丽的伏兵,大败而归,士卒损失惨重。

七月,宇文述、于仲文等九军共30余万渡过鸭绿水,进至距平壤30里处。然而,由于粮草不济,士兵疲惫,隋军被迫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高句丽军队从背后发起了袭击,隋军大败,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涿郡,杨广面色沉重,他没想到自已亲自统帅的大军竟然会遭受如此惨败。宇文化及则在朝堂上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但他的心中却在暗自窃喜。这场征战的失败,无疑会削弱杨广的威望,而他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已的权势。

“陛下,此战虽然失利,但我大隋的根基依然稳固。”宇文化及在朝会上说道,“臣建议陛下回师,整顿军力,再图后举。”

杨广沉默了,他知道宇文化及的话虽有道理,但心中却感到不甘。最终,在权衡利弊后,他只得下令撤军,第一次攻高句丽以失败告终。隋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的心中仍旧燃烧着征服高句丽的火焰。第一次的失败并未使他止步,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征服高句丽的决心。他的意志如同铁石一般坚硬,不顾天下百姓的疲惫与哀嚎,再次下令征召大军,准备第二次征讨高句丽。

朝堂之上,百官沉默,无人敢直面杨广的暴戾。宇文化及站在群臣之中,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他知道,杨广的暴政已经引起了天下的不满,但他更知道,自已若能在这个时刻辅助杨广成功,必将获得更大的权力。

“陛下,第一次征战虽然失利,但此乃天时地利之不利。今若再举,定能成功。”宇文化及在朝堂上如是说,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胜利的自信,但内心深处却对此次征战的前景并不乐观。

杨广坐在龙椅上,目光冷冽,他对宇文化及的话表示赞许:“宇文爱卿所言甚是,朕意已决,第二次征战必须成功,以雪前耻。”

随着杨广的命令,天下再次陷入了动荡。百姓被强征入伍,粮草被强行征收,无数家庭因此破碎,民不聊生。隋朝的江山,因为杨广的一意孤行,开始出现了裂痕。

第二次征战开始了,杨广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高句丽进发。然而,战争的进程并未如他所愿。高句丽的军队仍旧顽强抵抗,隋军在异国他乡遭遇了重重困难,士气低落。

宇文化及在军中,虽然提出了一些战略建议,但面对杨广的暴政和一意孤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充分采纳。他看着隋军的困境,心中开始感到了一丝绝望。

战争持续了数月,隋军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整体上却陷入了僵局。杨广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焦虑,他的决策开始变得越发暴躁和不理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