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调酒165(1 / 2)

耽罗岛耕种完之后邢承恩就回琉求开始准备和金国的贸易物资,没事逗逗侍女,考察一下学生的课业,去军匠营和船厂看看,热的不行的时候还去日月潭避个暑,小日子过的舒服的不得了。

期间还跑了高丽一趟,侍女不侍女的无所谓,主要是高丽的黄铜、木材和药材布匹耽误不得,而邢承恩带去的腊茶和香水、白糖、高度酒那是大受欢迎。

李至荣拉着邢承恩的手,猛吹自己调教的侍女那是人间绝品,回去慢慢享受,看着这位满脑子小黄人的哥们,邢承恩也不知道说些啥。

崔忠献没有什么动静,李义旼推行的政策经过一年的时间成效显著,归还占地和世家大族缓和了关系,直属卫队的设立和人员轮换,让他彻底抓住了枪杆子,自身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待了一周完成物资交易之后,邢承恩带着一群侍女返航了,不止是侍女,还有一些教书先生,琉求人口的增多导致对教育口的人才需求很大,高丽的教书先生过的并不如意,所以邢承恩干脆端一锅回来,实习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就能上岗了。

基隆港的生番邢承恩也下令接受归化了,按照琉求归化政策实行,对方的孩子们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他们也要学习琉求法规,尊重他们的传统,但是吃人必须禁止。

大祭司接受了条件,他们选择了山脚下的一片地作为基地建立村子,成为了邢承恩治下的一员。

基隆港开发完成之后,矿山计划就要实施了,现在正在勘探和设计矿区情况。

……

金国,秋,山东、河北旱,饥。

金朝允许猛安谋克蓄奴,灾民常“卖身为奴”,越是灾年,猛安谋克就越富。

虽然金朝也会干预,如“官为收赎”,但受惠范围太小。

对于猛安谋克来说,这才是天赐良机,这么好的扩地蓄奴的机会不利用起来都对不起老天爷。

但是蓄奴也有个数,有超出数量的,那对不起了,自己想办法去,要是有漂亮女人的话一袋粮食就买回来了,多划算啊。

后世邢承恩还奇怪金朝四次大规模修黄河堤岸,从大定十一年(1171年)到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投入民工累计994万余人。

如此庞大的投入金朝居然没有彻底解决河患,落入“修堤—泥沙沉积—溃坝—再修堤”的死循环,是没人懂治河吗?

如今看来恐怕人祸才是真的,治河胥吏勾结,好上下其手贪污自不必细说,这地方上的猛安谋克也指着灾年发财呢,这那里是灾年,明明就是财年,至于金国怎么样?别耽误我发财。

板桥的街头巷尾充斥着乞讨者,他们脸色苍白、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恶臭味,他们的目光呆滞无神,好像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孩子们哭泣不止,因为他们的肚子太饿,无法入睡,真要睡着了,怕是醒不了了。

如今河北山东路的饥民全往这里跑,现在金国都知道遇到灾年来这里有活路,所以一窝蜂的拥过来了。

“施粥了,施粥了,排好队不要挤,快来领饭。”有差役敲锣喊道。

一群人赶忙赶往粥棚,拎着破碗排队等待施粥。

粥棚里的小吏熬着稀汤寡水的米粥,然后往里边开始加麸康,观音土还有沙子,熬成糊状了才开始施粥。

一些混混看了,一脸嫌弃的走了,“牛二,你小子真行,这东西虽然挡饱,可吃多了都成大肚鬼了,会死人的。”

“爱吃不吃,不吃滚!”牛二是一点不虚这些混混,开口就骂,都跑难民这里混粥喝了能有什么出息。

“昨日还是清粥,虽说米不见几粒可好歹能吃,如今成了这要命的土糊糊,这可咋吃。”

这粮食也不是凭空来的,能施粥就不错了,就义仓那点粮食哪够这些饥民吃的,就算再清淡,那些人也能一口气喝五大碗,下边的人必须得想点办法让这些饥民活着等到船队的到来,每年秋季邢纲手的船队就会来交易,再熬几天就好了。

混混们还在咋呼,可是饿急眼的灾民才不管这个,山穷水尽饿疯了的人哪管这些,有的吃就行,别说树皮草根了,人肉都吃。

“来了,有船队来了,是邢大官人的船队,你们这些流民有救了,可以去海外开荒,起码能有口吃的保命不是?”牛二看到港口有船队进港,就知道运流民的船队来了。 看到港口的船队,饥民们也开心,这世道能活命救人的都是菩萨在世,会被人设生祠祭拜的,哪里还管去不去海外?从古至今,背井离乡的还少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