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宫廷旧事与新事42(1 / 2)

一件宫廷旧事,而且连国师楚沉都讳莫如深,不肯多言。

李适心里很清楚,如果是国家大事,楚沉不会隐瞒。

只有牵扯到李适自身的皇家私事,楚沉才会避而不言,侧面提点几句。

‘和太子有关?’

李适心中隐隐了然。

太子李诵性情稳重,举止进退有据,从不把喜怒哀乐等情绪流于表面。且他为人严肃,也不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按理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储君人选。

但郜国公主一案,还是隐隐透露出了这位太子的一些小心思。

郜国公主是唐肃宗之女,唐皇李适的姑姑,这个身份令她在宫中有着不少特权。

因为地位特殊,郜国公主肆意出入东宫与外廷,联络朋党,私通官员,更是将手伸到了禁军、内卫之中,暗中计划着夺权一事,试图架空唐皇李适。

但她显然小瞧了李适的手段!

随便找了个“厌蛊之术”的理由,李适就将自己这位姑姑在宫中幽禁至死。朋党也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一场尚在预谋中的宫廷政变被李适轻松覆灭于无形之中。

由于李唐皇室过往数位女性的战绩过于光辉。殷鉴不远,朝堂内外都把郜国公主当成又一个想要女性上位但失败的例子,并不在意。

因此之后唐皇李适因郜国公主一事迁怒太子李诵,表达出欲要废太子的想法后,宰相李泌便多次犯上直谏,终于打消了李适的决定。

其实郜国公主被幽禁之后,可是吐露了不少秘密,再加上自己暗中搜集的一些信息,李适很清楚,太子李诵在整件事情中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的白莲花。

坐视郜国公主作乱,甚至暗中给予帮助。等到李适被架空,太子李诵便举兵反水一击,镇压郜国公主及其乱党。

同时大权在握的太子提前登基,奉自己为太上皇,甚至李适“被郜国公主暗害身亡”也不是不可以,真是好精明的算计!

就算郜国公主失败也没关系,从始至终,太子李诵只是默默推波助澜,并没有直接下场。

借唐皇李适的手,除掉一个野心勃勃、辈分还奇高的郜国公主,怎么看都是一件对稳定皇权大有助益的事情。

可能太子唯一没想到的,就是被自己察觉出端倪,在盛怒之下差点被废的情形了。

唐皇李适当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这世界上许多事情原本就不需要什么证据,仅仅怀疑就已足够。

自己的愤怒自然是真的,可之后的操作却只是为了给太子李诵一个教训,让他安分一点。

没办法。

当时自己就太子这么一个儿子,不传位给他,难道真要立自己侄子为太子?

虽然贵为天子,不过在继承人一事上,李适也有自己的无奈。听从宰相李泌的劝谏,只是他顺势找的一个台阶罢了。

太子不省心,虽然有些心术手段但未免失之堂皇大气,再加上李诵身体很差,时常卧病在床,李适对这个太子其实并不满意,只是以前没得选。

至于这次骠国献乐能和郜国公主案扯上什么关系,唐皇李适虽然不清楚,却也并不在意。

一群土鸡瓦狗,当年都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现在?

自己还有国师辅佐!

我与国师嘎嘎乱杀!

想到这里,李适不禁想起刚刚被国师抱过,还送了一块玉佩的小皇子,顿时眼神幽深,心里面翻动着别样的思绪。

楚沉也没有打扰沉默中的李适,两人就这么沉默中走到了唐皇休息的紫宸殿。

“人皇早点歇息,贫道回千秋殿了。”

李适从太子之位的思考中回过神来,歉然道:“让国师看笑话了。”

“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贫道曾听闻市井百姓间有句俗话:‘不聋不瞎不当家’。

人皇无需过于忧虑,顺其自然即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