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0章 摸底180(1 / 2)

户部,尚书侣鐘正在和吏部尚书马文升谈话,在公私两面,二人的关系都不好,但涉及到京察,谁也不敢马虎。

马文升不觉得自己在公报私仇,如果户部的官吏没毛病,他就算鸡蛋里挑骨头,不也白费劲吗!

左右侍郎秦纮和王俨,再就是各司的郎中,主事,员外郎,此刻都集中在大厅内。

马文升和侣鐘不咸不淡的说完,立即让人进场开始京察。

吏部的考功司等官员,按照以往的惯例,按部就班的开始了。

张骥没有暴露身份,甚至还乔装打扮了一下,而他的四个妾室也是如此。

一行五人和其他吏部的人进驻度支司,从今年的收支账目开始核查。

度支司的官吏不敢有丝毫怠慢,从郎中到打杂的,都积极的配合,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沈琼莲等人跟张骥学习新式记账法,最少的都有三个月,基础无比扎实,就连学习时间最短的徐敏涛,也因为天赋加持,算起账来有模有样。

度支司的人有点懵,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张骥这一组的人在干什么。

阿拉伯数字,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使度支司的人像是在看天书,看了没有懂。

都说古人对数学不重视,这样说来其实也没错,因为这是一小撮人的领域,寻常人谁没事还看个多元方程,函数微积分啊!又不是吃饱了撑得。

张骥记得以前看资料的时候,清朝的康熙似乎会微积分,他还看过康熙做微积分的题目,一点都不具备普及性,和规范数学差的有点大。

把这些纷乱的心绪摒除,张骥一点点的梳理着度支司的账目。

由此也可以对大明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户籍状况有一个直观且清楚的了解。

张骥只想说,一两银子都是好的,因为大明的经济状况实在不怎么样。

此时已经有人提出了弘治中兴的说法,不止是歌功颂德拍弘治天子的马屁。

因为弘治天子朱佑樘干的确实不错,从仁宣之治后期,历经朱祁镇两兄弟,再到成化宪宗皇帝朱见深,整个大明的岁入和支出,一直深陷财政赤字当中。

也就是到了弘治朝,在朱佑樘的励精图治下,国库终于有富余的钱财了。

虽然不多,每年少则十万两,多则三四十万两,但这可是余钱,不用再寅吃卯粮,已然是了不得的成绩。

而税收的增加,还得益于人口户数的增长,是人口基数的增加,促使了税收的增加。

张骥也是第一次直观的看到,大明有多少户口,总人口已经超过七千万,如果再加上逃户流民和被隐匿的户口,算做八千万也不算夸张。

小一亿人口,张骥可没有丝毫的高兴,因为按照历史规律,一旦人口达到一个峰值,必然会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祸。

实在是养不起这么多人,这也是张骥为什么想开启大航海的原因。 只有从发现的南美洲等地带回番薯和玉米的改良品种,再加上千百万年来积攒的鸟粪岛屿,主要是蕴含氮肥的鸟粪,这种天然的化肥,才可以爆出粮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