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直解》3(1 / 2)

《唯识三十颂》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面,第三面这一科是略辩唯识相: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天亲菩萨在发明唯识的宗旨,所谓万法唯识之前,先把生命的真相做一个总说,在唯识的一个观念里面说,生命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会从现在流向未来,所以这个生命它是没有一个停止的时候,生命的水流基本上它的流动的方向有两个差别,第一个它是流向六凡的法界,表现出来是一个苦恼的果报。第二个它是流向四圣法界,表现出来是个安乐的果报,生命的水流主要是这两个方向。

从唯识的修学角度,就是你生命的水流要调整一下方向,把趋向于痛苦的方向,扭转成趋向于安乐的方向。修学唯识学主要的观念就是扭转生命的方向。应该怎么扭转呢?这当中有三种力量来扭转这个方向:

第一、观照力

就是说你刚开始要先了解生命的真相,什么是痛苦的因缘,什么是安乐的因缘?对于整个染净的因缘有一个正确而不颠倒的认识,所谓的观照力。

第二、誓愿力

透过观照以后,你内心当中要有一个目标,发愿,你真实要离苦得乐,为了离苦得乐,你愿意去牺牲暂时的安乐。就是你心中要有一个希望来引导着你。

第三、行动力

你从一个希望的意乐,正式的去付出你的行动,真实去改造你的生命。

这三种力量生起是有次第的,就是你刚开始一定先有观照、才有誓愿、才有行动。假设我们一开始对生命的观照有所错误,你发的愿力就会有所偏差,那么最后的行为就有所偏差,最后的果报也就有所偏差。

所以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如实的观照生命的真相,是我们建立大乘正见的根本,也是整个修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

应该怎么样去观照呢?天亲菩萨告诉我们两个方法:

第一个、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

当然这个是观照生命的本体,就是说这句话的偈颂,蕅益大师的意思是说这个关键点在这个假说,就是生命有很多的我相人相,有正报的人相、有依报的环境的法相,那么这些人相法相是怎么来的?是由假说的。

当然我们如果是由世间的假说,那么它所带动的是一个杂染的果报,如果我们随顺的是一个佛法的假说,那么就趋向于安乐的果报。当然既然它是个假说,表示它的本性是我空法空的真如。这个偈颂就是引导我们去观察生命的本质是毕竟的一个空性,我空法空的空性。这一段等于是观察生命的本性,或者讲胜义谛。我们每一个人把生命回归到原点的时候,每一个人把心带回家。我们今天回归到生命的起源,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空寂、清净的。

第二个、

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第二个我们再观察,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有这么多差别,每一个人色身的外表不同,每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有所不同,那么这以下就解释所谓的缘起,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既然我们每一个生命的起点,说父母未生之前我们的起点、起跑点是完全一样,为什么开始活动,流转以后会有这么多差别呢?

因为我们有三种心识的活动差别,第一个异熟识、第二个思量识、第三个了别识,我们每一个人心识当中,它的异熟的功能,思量的功能跟了境的功能有所差异。那么这三种心识的相互作用就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生命出现。这个地方就广泛的说明了生命的缘起,有杂染的缘起跟清净的缘起。

这段等于是当作本颂的总说,先说出本性的清净由业力的熏习,心识的活动,所创造的差别相。

我们上次当然讲到由假说我法,先发明了我们本性的清净,这个观念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把这观念再做一个补充说明,请大家打开讲义附表第二。

附表二——问答释妨

附表第二就是说,这个地方等于在《成唯识论》里说生命的这些因缘相是假说的。假说当然它只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这当中真实的我是不可得。那么这样子讲,外道就提出问难,看外道怎么说,第一段问:

(一)正释妨难

问: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

说我们的生命体应该要一个我才对,我是常一主宰,恒常住不变异的,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为什么说有一个我才合理,因为我会记忆,意识。现在你看,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假设没有我的话,我们生命不断的变化,那么我小时候事情应该忘掉了。就是说应该有一个我才能够去记忆事情,包括去记忆世间的法,所以我才会说恩怨,这个人,他对我很好,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或者在佛法当中我不断的诵经,我也记一些佛法的道理。

因为有一个我所以才能够产生一个对世间法、对佛法的一个记忆的力量。以生命的一个记忆力来问难我空的真理,我们看,大乘唯识的这种大智慧的菩萨,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答: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薰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说是我们有记忆力,不是有一个我,你外道搞错了,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有记忆力?就是我们有情众生有一个根本识,这根本识它是一类相续,它是非常稳定的相续。不管白天或者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个心识,第八识,它是相续不间断的。

当然前六识是会间断,有时候你睡觉的时候不做梦,前六识就不活动。但是我们心识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根本识,它能够从小到大,任持种子,它有一种保存你种子的功能,你发生过什么事,它可以把这个功能,把它吸收保存下来。

所以在一切法当中,它有这种相互熏习的力量,你不断的去造作什么事情,它就不断的吸收,所以才有所谓的记忆的事情。生命本身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它也是相续,它虽然变化,但是它没有停止。在整个变化当中,它有一个根本识来专门负责记忆的功能,是这个意思。

过去在九华山的学报,讲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大陆有一个住在山中的一个采菇的人家,采野菇,白天他带一些工具,到山上采野菇,结果一不小心掉入到一个很大的山洞,山洞将近有两层楼这么高,当然掉进去就爬不出来了,爬不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就看到一条大蟒蛇,慢慢地就走进山洞,这个是大蟒蛇洞。

大蟒蛇看到他很惊讶,年轻人看到它也很惊讶,两个都很惊讶,但是这个大蟒蛇好像意思是我今天吃饱饭了,就没有去干扰山上这个人。但是到了黄昏过去以后,到晚上的时候,这年轻人一想,虽然大蟒蛇不吃我,但是我在山洞里面迟早要饿死的,也跑不出去。所以年轻人就用最后的希望,就试着跟蟒蛇沟通,跪在蟒蛇的面前说:大蟒蛇,你慈悲慈悲带我出去,你带我出去我以后买很多的鸡肉来回报你,来报答你。

虽然众生跟众生之间外表的果报不同,但是它有一个共同的心识,所以你要是真诚的释放善意,它也会有所感应。那么大蟒蛇经过他这样的一个祈求以后也就感动了,慢慢的活动,爬到他的身边,意思就是要带他出去,年轻人就抱着大蟒蛇的身体,大蟒蛇就把他带出山洞外,到山洞外年轻人就很高兴了,就回家了,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了。

回到家以后当然天黑了,他太太就问他说,说你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年轻人说今天遇到大蟒蛇掉到山洞里,差一点回不来,幸亏这个大蟒蛇救了我,那么他太太这个时候就起了贪心了,说这个大蟒蛇很值钱的,我们一定要把它抓起来,送到动物园去,就有一笔赏金,这年轻人说不可以,大蟒蛇对我有恩惠。他太太说,你这样子的没有智慧一辈子贫穷,当然人内心当中有欲望,也有善心,但是欲望的势力强大了,后来就被他太太说动了,就带着这些抓蛇的人到山洞,抓蛇的人就烧稻草熏山洞,就把这个大蟒蛇逼出来,当然抓蛇的人不可思议,他们能够上去一下子就把这个蛇关在铁笼里面。

当然年轻人他自己感到心虚了,做的亏心事,恩将仇报。他经过大蟒蛇的时候,他也去看大蟒蛇一下,看的时候大蟒蛇眼睛充满了恨,就从嘴巴里面吐出毒液,喷到年轻人脸上,这个人脸上就长了一个疮疤。后来因为这个疮疤就死掉了,这个是过去发生在大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唯识的角度,就是说大蟒蛇今天能够对年轻人产生恨,表示它有记忆力,它对于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它能够记忆。比如说,诸位,你今天坐这个桌子,明天也坐这个桌子,这个桌子说:你是某某法师、他是某某法师,桌子没办法,这个桌子没有心识,没有心识它不能产生记忆力,所以我们一个人能够产生记忆力,不是靠我来记忆,是靠我们心识当中有三种心识,异熟识、思量识、了境识,就是靠异熟识,根本识。我们的心识在八识当中有一个根本识,它是负责在记忆,因为记忆力的相续的执持,所以我们能够回忆今生的事情,乃至于回忆前生的事情,所以这个不必靠我了,靠根本识的熏习就可以了,这是第一个问答。

好,看第二个问答,

问: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復厌苦求趣涅槃?

那么这样子以因果的道理来问难我空的真理说,说世界上的因果一定要有我才能建立,说我们的生命一定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由我来造业,也是由我来承受果报,我前生也是由我来造业,所以今生也是由我来承担。

外道也讲出一个譬如说,譬如说我今天住一个房子,那么这个房子住久了破旧了,这个房子我不要了,我再住一个房子,这个房子是变化,但这个里面的人是不能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今生是个人,我来生变成是蚂蚁,那么蚂蚁跟人的果报体外表变化了,但是里面那个我是不能变化的,假设没有我,那么因果就不能建立,因为谁去造业?谁来受果报呢?流转三界中,没有我那谁在流转呢?

阿罗汉到涅槃去了,阿罗汉没有我那谁在涅槃呢?谁负责流转生死、谁负责安住涅槃,以这种佛法的四圣谛染净的因果来问难我空的真理。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我,四圣谛不能建立,因为没有我就没办法建立因果。

看大乘唯识的论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答:所执实我,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非苦所恼,何为厌捨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为自害。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

假设我们今天认为生命当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自我,由自我去造作业力,由自我去招感生死。这个当中有一个问题,因为我是不生不灭的,你知道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一样,前生的我跟今生的我也一样。这样子讲,我就常如虚空,不能变化了,不能变化就刚好是破坏了因果道理,因果的法则就是要变化。

比如说我们今生是一个男人,当然是一个男人的思想,男人的思想要不出家的话就成家立业、有事业心。那么假设我们来生没有到极乐世界去,也没有到三恶道去,我们来生变成一个人是一个女人,你变成是一个女人的思想,女人的思想就是相夫教子,把家庭照顾好。

你现在的思想跟来生的思想是完全不同,你今生的生命的个体跟来生的个体已经找不到一个共同点,不管是外表的形状,五蕴的色阴;或者是受阴——你的感受;想阴——你的思想;你的行,你的造作;你整个的了别,你整个五蕴的果报,完全找不到这两个生命体,前生跟今生找不到一个共同点,这当中生命的变化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没有一个不变化的,那么我根本不存在了。因为你今生是个男人的思想,用男人的思想来生活,你来生是一个女人的思想,所以假设有我刚好是不能建立因果。

有我就是说你不管造什么业,你永远都是这样,因为它恒常住不变异。但是十二因缘不是这么说,十二因缘是说无明缘行,行缘识。我们刚开始一念的迷惑,创造了业力,这个业力就去创造一个心识,所以你善业强的人心识…他的心识也不同,当你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你的思想跟你现在思想也不同,你变成一只蚂蚁的时候,你现在的思想也就不同,所以一定是要无我才能够建立这些因果的变化。

如果我是虚空,那么这个我,当然苦也不能恼害它,它也不能厌苦而求去涅槃,所以故:彼所言常为自害。你说有[我]刚好是破坏世间上因果的建立,因为你不管造什么业,你的思想永远不能改变,那么你这样子刚好是毁破了世间的因果,所以第一,一开始先破执。

第二个显正。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佛法讲空,但是也讲相续,我们的心识是不断的相续,心识就像一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假设它遇到烦恼业力的因缘,它就轮回出去了。假设这个心识听闻正法发出离心,它就趋向涅槃,流转三界中,既然没有我那谁在流转呢?就是一个明了的心识在流转,刹那刹那的心识在那个地方变化。

心识假设遇到染污的因缘,这个心识就起颠倒就造业,造业就得果报。心识在果报的作用当中遇到苦恼了,踢到铁板,开始反省,开始学习佛法,这明了的心识就接触三宝,接受三宝的薰习,启发它内心的光明,这个心识就开始从障碍里面解脱出来,就趋向于安乐。所以整个生命就是一个明了的心识。所谓的万法唯识,不是有这个[我]去流转,也不是由[我]趋向涅槃,是由我们的心去流转,也是由我们这一个明了的心识趋向安乐,生命的真相是这样子的。

好,我们看第三段的总结:

(二)结成唯识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薰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生命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那么没有我生命是怎么相续的呢?是由我们的八识,八识后面会说明,有异熟、思量、了境这三种心识的相互作用。这当中刹那刹那的造业,也刹那刹那受果报,使令整个生命的因果相续。在整个相续当中,因为它的速度太快,所以好像有一个不变异的我出现,愚痴的众生就认为这个不变异是我。就好像说我们看日光灯,我们看这个日光灯是没有变化,其实这个日光灯它是不断的顿生顿灭、顿灭顿生的,它有一定的频率的变化。

那么我们生命也是这样,比如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快乐,其实你讲快乐的时候,你是形容上一个生命,这句话懂吗?就是说你形容的是前一刹那的五蕴身心。说我现在心情很快乐,但是你讲完这句话的时候,你现在的生命体,当然快乐会可能会变多变少。你现在的身心世界跟前一刹那的身心不同,你是形容上一个刹那的身心世界,所以这个水流它没办法停止的,不可能停止,它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

无我才是生命的真相。[有我]是一种颠倒的思想,就是我们的错觉。因为它的相续太密集了,所以我们错认,似我相现,愚痴的众生就认为有一个自我,那么有一个自我,问题就很严重了,我们后面会说。有一个自我意识,我们就很难突破,非常难突破。使令整个十二因缘无明的力量加强,十二因缘的流转的力量就变得更加坚固了,所以这个地方是一个关键点。

好,有关这个观念,前面都是《成唯识论》的论文,蕅益大师在解释这段论文,有很重要的开示,我们把它把它读一读: 《大佛顶经》云:“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相,误为真实。”正谓此也!此且约俱生我执言之。若夫大小不定之戏论,即离俱非之谬谈,则是分别所起,名为见惑,此惑不除,终成凡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