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后宫双喜,朝鲜使团507(2 / 2)

刘升用手指敲着御案,道:“据朕所知,自朝鲜转为伪清藩属国后,朝鲜王李倧便患上了‘恐清症’。”

“对外,他不仅几次出兵帮清虏攻打前明,对清虏极尽谄媚。”

“对内更是驱逐‘斥和派’的亲明大臣,重用顺从清虏的大臣。”

“朝鲜王如此,真能有决心摆脱清虏控制吗?即便他肯,我大崋是否该帮助他?”

如今,讯风卫不仅在辽地有谍探,在朝鲜也安排了谍探。

虽然谍探不多,安插不久,但还是向大崋传递回了不少重要信息。

再加上刘升穿越前知道的一些事,可以说对如今的朝鲜局势还是比较了解的。

李长文听了刘升的话,略微沉吟,道:“臣以为,纵然朝鲜王李倧无决心,其国内如今也该是‘斥和派’势大,遂有此番朝鲜使团此行。”

“至于说是否该帮助朝鲜,便要看陛下将来要如何对待朝鲜了。”

李长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几年的相处,他对刘升某些方面的想法颇有了解。

如果大崋是以儒家思想治国,那么肯定是要帮朝鲜摆脱清虏控制并成为大崋藩属的。

然而,刘升建立大崋后,显然并非以儒家治国。

另外,拥有从后世带来的种种优势,刘升的野心也远超历代开国皇帝。

所以,宋元明三代对待朝鲜半岛藩国的经验,在大崋都未必有用。

刘升又敲着桌案沉思了几息,便道:“不妨告诉先生,待将来时机成熟,朕有意直接统治朝鲜半岛。”

李长文听了瞳孔微缩。

心道,果然如此啊。

随即李长文就有点兴奋了。

没错,就是兴奋。

他虽然也是儒家体系培养出来的人,但成就并不高,当年只不过是个秀才。

反而因为读了不少杂书,更期望辅佐雄主成就霸业。

如今有机会辅佐刘升成就远超历朝历代的雄图霸业,他如何不兴奋?

他于是拱手道,“陛下若要拿下朝鲜,不妨行‘驱狼逐鹿’之策。”

“驱狼逐鹿?”

刘升猜到这个词什么意思,但依旧觉得新鲜,露出了笑容。

李长文接着道,“朝鲜李氏是盘踞在半岛的雄鹿,而清虏便是那只狼。”

“我大崋到底是中原正朔,宋元明三代皆为朝鲜及其前朝之宗主国,若直接兴兵攻打朝鲜,到底缺少些名义。”

“可若是驱使清虏灭亡李氏朝鲜,我大崋再灭清虏,半岛便可瓜熟蒂落。”

刘升心中其实也有此主意。

可听李长文讲完,还是笑着赞道:“先生此计不错,咱们就这么办!”

“不过,若如此的话,此番对朝鲜师团该如何处理呢?”

李长文道,“可让翰林院写一份国书,斥责朝鲜王李倧此前转投前明并虽清虏入寇的背信弃义之举。”

刘升点头。

可以想见,朝鲜国即知道大崋屡败清虏,即便此番被训斥,也不会轻易放弃向大崋求援的想法。

后面必然还会再次遣使前来。

甚至会表达更大的诚意,以求能够成为大崋藩属。

等到那时候,大崋再找别的理由推脱就是了。

一来二去,拖个几年,清虏说不定就在崋军的压迫下,将李氏朝鲜给灭了。

“此时便交由先生负责——朕会命翰林院、鸿胪寺有关部司,听先生调遣。”

“臣领旨。”

···

苏州府,嘉定县,吴淞口。

三艘挂着朝鲜使团旗帜的海船停泊在港口最东边。

这里已经属于码头停泊区的边缘地带。

金堉站在甲板上,眺望周围。

可以看到西边不远处听着几艘战船。

虽然炮门关闭着,但开口却是朝着他们这边的。

不仅如此,岸上还有几处高大的炮台,上面的红夷大炮也隐约对准这边。

在联系来到吴淞口后的一系列遭遇,以及大崋官员对他们的态度,金堉不禁心中沉重。

他已六十五岁,在朝鲜勉强算是名门之后。

在朝鲜,他也算是历仕数朝,经历颇多。

但之前几十年的经历,相较于近十年都不算什么。

崇祯九年,他获任冬至使、受礼曹参议衔,出使大明。

因为当时大明为了避免清国通过朝鲜获取硫磺、硝石,遂禁止对朝鲜出口硫磺、硝石。

因为日本闭关锁国,所以该禁令便让朝鲜军队也得不到硫磺、硝石补充。

他出使大明,便是请求大明朝廷取消该禁令。

谁知他到大明不久,就发生了“丙子胡乱”——虏酋皇太极率军攻下了汉城及江华岛,逼得国王(李倧)不得不转为清国藩属,甚至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之礼。

他受此影响,在大明北京城呆了很久,直到崇祯十一年四月,才得以回归朝鲜。

在北京的这大半年,让他对大明有了许多了解。

当时他便向国中汇报,说大明内忧外患频生,可能长久不了。

却没想到,不过三四年,大明就真的亡国了。

而大崋则如彗星般崛起——在崋军攻破南京、建都立国的消息传至朝鲜前,朝鲜君臣甚至都不知道崋军的存在,更不知大崋开国皇帝刘升之名。

更让包括他在内的朝鲜君臣感到意外的是,之后一两年间,崋军竟屡败李顺、满清之兵马。

如今更是统一了中原,成为神州正朔。

自丙子胡乱之后,虽然国王任用亲清官员,但朝鲜国内“斥和派”及亲明官员、士人一直很多。

得知大明亡国、北京三次易主终属大崋等一系列消息后,国内亲明官员为大明之亡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将目光投降了大崋。

他们都将大崋当成了摆脱清国控制的救星。

但是,因为国王等亲清派的阻碍等各种原因,他们还是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派遣使团来崋。

金堉因为上次出使经历,以及对大明灭亡的“准确预测”,被委任为使团主官,寄予厚望。

说起来,金堉此番出使大崋确实有些忐忑。

毕竟当初他们朝鲜是真的背叛前明,转投为清国藩属了,甚至还曾派兵协助清军入关。

大崋替明而立,即便对朝鲜使团没好脸色,也是正常的。

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使团船队来到吴淞口码头后,竟会被如此严密地看管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