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再试136(2 / 2)

其他随从轻碰了一下先前说话的人,暗示他停止发言。

这些都是黄台吉的谋士,他们已经察觉到黄台吉似乎有些不悦,因此阻止那些人继续说下去。

然而,另有一人开口道:“现在明朝内部并非赵鹤天一人独大,我们何不寻找其他大臣,或许还有机会。”

“不是说魏忠贤也很有影响力吗?”

“现在朝廷中大部分文官都归他管,只要有他出面,应该容易许多。”

“我们给他送些礼物,说几句好话,应该有机会约见。”

这人看了看黄台吉,然后接着说:“听说那个认干儿子干孙子什么的,魏忠贤在大明确实很有影响力。”

“以前他们的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我们还不如从他这里下手。”

“就比如说,贝勒爷也稍微委屈一下。”

黄台吉看了看那人,不知该如何委屈自己。

随从咬了咬牙说:“既然他那么喜欢干儿子干孙子,不如我们就任做他的干儿子。”

其他随从都没想到,这个随从竟然能说出如此大胆的话,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羞辱啊。

他们都低下头,不敢直视。

一瞬间,黄台吉拔出刀来,差点就砍向面前这个随从。

然而,黄台吉犹豫了一下,随后放下了刀。

如果真的有用的话,当这个干儿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们本来就是被明朝人称为蛮夷之辈,本来就没有什么礼仪廉耻可言,只要能对自己有利,付出多少牺牲都无所谓。

面子上的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

最重要的是将来有权有势。

只要能达到目的,别说给人当干儿子,就算当干孙子也是无所谓的。

但问题是这件事确实做不到啊!

明朝人绝对不会因为他成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就放过他。

他对明朝朝廷的了解颇深,知道魏忠贤对朱由校的影响已经不大了。

至少可以说魏忠贤对朝廷的影响力绝对比不上赵鹤天。

所以想要通过魏忠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简直是天方夜谭。

尽管黄台吉深知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但他仍不愿放弃任何可能的尝试。

他内心渴望避免战争,因为若在实力大减的情况下强行开战,几乎注定会失败,那将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

谁会愿意选择这样的结局呢?

或许有人愿意,但他绝不是其中之一。

他的心如止水般平静,赵鹤天那种冷酷的决心更是让他感到深深的震撼,显然赵鹤天不仅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他的目标。

因此,黄台吉明白这条路行不通,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比如采纳随从的建议。

于是,黄台吉叹了口气,命令手下准备一些礼物。

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再试一次。

毕竟,明朝也有不少人接受了他们的馈赠,那些官员也许能派上用场。

如果能说服魏忠贤为他们说话,其他一些官员也应被动员起来支持他们。

虽然明朝的日子偶尔好过些,但明朝人的处境与他们有一个相似之处——气候一年比一年寒冷。

他们在明朝的朝廷中也贿赂了一些官员,这些官员向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现在是一个小冰川期,而且这个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至少未来几十年内不会消失,气温将会越来越低。

听到这些话,他的手下们心中充满了恐惧。

如果天气真的逐年变冷,那么生存将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明朝人也会受到影响,但他们受到的影响肯定没有那么严重。

众所周知,越往北的地方越冷,虽然他们不明白具体原因,但现在他们亲眼所见,知道明朝所说的可能是真的。

一想到这些,黄台吉的心情更加沉重。

如果不能向南扩张,他们未来的生活将如何维持?

难道真的要一年比一年更痛苦吗?

他们已经通过一些走私的明朝人和商人,获得了食物和其他物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换所需。

然而,这种交易方式并没有给黄台吉带来任何安心感,他不相信明朝人不知道这个消息,他知道明朝人肯定知情。

明朝人之所以还没有对他们采取行动,并不代表着他们对那些商人没有敌意,尤其是有像赵鹤天这样的人存在。

赵鹤天若欲对那些人施以雷霆手段,实非难事。

一旦此辈遭斩除,他们将无路可退,结局之凄惨,可想而知。

北方诸部落已开始与明朝通商,昔日禁售之物如生铁、粮食等,皆流向北方,换取牛羊等牲畜。

然而,由于诸多部落归附大明,他们遂失去了投靠大明的良机。

赵鹤天之所以对此人心存戒备,或许是因为对方势力庞大,统治层次繁杂,引起了极大的警惕。

除非他们愿意放弃所有占领之地,退回原有疆域,否则生存之路将愈发狭窄。

但此举无异于让他们舍弃一切所得,显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因此,他们不得不继续走在这条看似没有未来的道路上。

细思极恐,明朝虽银两丰盈,然粮食匮乏,故明人亦不愿再起大规模外战。

我们可借此机会,游说官员向皇帝上书,陈述粮食短缺之忧,恐引发更大饥荒,为民生请命,这正是明朝官员所擅长的。

若此计得逞,明朝皇帝或许能接纳我们的投靠,如同对待其他归顺部落一般,重新开启贸易之门,售卖粮食与生铁给我们。

只要我们精心经营,二三十年后,或有机会东山再起。

其余随从闻此言后,纷纷告退,下去准备联络明朝官员,显然认为黄台吉提出的策略最为高明。

他们相信,此前花费重金贿赂明朝官员之举并非全然无用。

他们本不愿再战,过往参战乃因尚存一线希望,如今停战则是深知时局已无转机。

尽管大部分随从已离去,黄台吉仍留下了最核心的几位随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