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 2)

她本来还想利用系统实验室里的设备材料先做一遍,好验证一下有没有问题。但很可惜,系统虽好,处处都要氪金,除了在实验操作考试期间,可动用相应的实验室,其余时候,想用,可以,充钱。

一级实验室使用一次100星币,二级实验室一次1000星币,价格依次增长。

孟秋只能恼羞成怒地从系统空间出来,她的账户余额只剩下九十多,一次也不够买的。

她只能先计算出理论数据。

孟秋刚把测算情况拿出来,还没介绍,他们已经等不及自己看了,几人凑过来。

林亦寒直接将她手上的东西拿过去看,李江三人围过去,四人头碰头将孟秋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若有所思。

韩芸更是直接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写写算算起来,好一会儿,她停笔道:“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算了几个数据的李江和王建民也赞成道:“是的,我们也觉得可以一试。”

几人拿起东西,当即就要去实验室。

孟秋在后面“啊”了一声,她犹豫道:“不用……再讨论讨论了吗?”

她还打了很多腹稿,想着他们要是不相信,她要从哪些角度来说服他们,结果她还没开始呢,他们就这么直接地要去进行实验了?

韩芸揉了揉她的脸,笑着道:“你也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啊,你提出了建议,我们判断可行,还犹豫什么?”

孟秋挠挠头,笑了起来。

只是一个想法,想要实现,要经过许多步。

首先就是反复测算、合理设计,而后是不断地调整、修改,再之后就是制造了。

前面还算顺利,到制造这一步,却遇到了困难。

这种形状的制退器,内腔复杂,需要一整块材料制造,对制造工艺要求高,他们以前常用的那种铸造工艺做不到。

都已经进行到这一步,卡住了,大家很不甘心。

林亦寒咬了咬牙,安慰大家道:“没事,这个问题交给我,我来解决。”

他专门开了介绍信,去外面的厂子里找老师傅想办法,后来重新设计了一个专用的内浇压型模,又在压型模的基础上,制作出专用的蜡模,再进行组合焊装。

一个模型就搞得他头都快秃了。

中间又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蜡模容易开裂、烧铸强度不够、制造器接口螺纹出现缺陷……

我国的枪械一般都是右旋膛线,在射击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矩,所以辅助装备的螺纹就要设计成左旋的。这样射击时,才会越旋越紧。

而他们几次烧铸出来的接口螺纹组织疏松,在剧烈震动下,别说旋紧了,用着用着估计都能掉。

这可不行,太影响射击了。

他们又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将成品做了出来。

实验室里,桌子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黑色的八字形物体,平平无奇,大家看着它,却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这就是他们做了一个多月的东西呀!

成品出来了,下一步就是试验,先是在实验室里试验,而后又联系研究所保卫科的同事帮忙实地试验。

在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这款制退器的综合效率达到了34.6%。

较之前平均提升了约四个百分点,距离他们的目标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韩芸“嗷”一声,转身一把抱住了孟秋。

“小孟,你太棒了,太棒了!”

王建民和李江同样很激动,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途遇到过无数问题,他们天天进了实验室就是算,晚上做梦,梦里面都是各种数据,都快算吐了,终于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谁能不激动?

他们激动地也想抱一下最大的功臣,无奈对方是个女同志,不好意思抱,只能互相抱抱,聊表激动的心情。

两个大汉抱在一块,你拍拍我,我拍拍你,那场面真是太精彩。

林亦寒嫌弃地后退一步,对这种表达心情的方式表示拒绝。

李江和王建民互相使了眼色,一起出手,前后夹击:“来吧你!”

两人给了林亦寒一个熊抱,把他的后背拍得“啪啪”作响。

林亦寒大叫:“哎呦喂,吐血了,真的要吐血了!”

大家哈哈大笑。

新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大家高兴归高兴,但也要面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那就是前室开口太大,导致射击时火焰过于明显,尤其是在晚上,很不利于隐藏。

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这个制退器效率虽然达标了,但是局限性很大,不实用,那它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成果。

组会上,孟秋提议道:“既然开口太暴露,那就在外面再加一层‘挡板’。”

大家看向她,神情专注:“挡板?怎么说?”

孟秋道:“说是挡板,其实相当于外面多加一个腔室,内外开口错开。气体进入装置之后,多了一次缓冲,从内部腔室进入外部腔室,从最外面的泄气孔排出……”

“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增加消音挡片,和底部屏蔽装置。”

既然要做,就尽善尽美。

在实际试验中,测试人员反映,加装制退器后,射击时,底部扬起的灰尘太大,一来容易暴露枪手位置,二来也会影响枪手视野。

至于产生的噪音,测试人员没有把它当成主要问题来提,但是据她观察,装上制退器后,噪音较之前还是有一定的增大的。

孟秋拿起笔,一边在纸上画示意图,一边讲解:“消音挡片可以考虑放在这个位置,至于底部屏蔽装置……”

林亦寒几人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疑问,孟秋一一解答。

不知不觉中,明明只是一个新人的孟秋,仿佛成了这个团队的主导者。

“我和芸姐进行内部压力和排气量测试,林哥,王哥,李哥,你们负责观察实际使用时制退效果和底部屏蔽装置效果,可以吗?”

某次组会,大家讨论起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和安排,林亦寒说孟秋对这个方案比较了解,让她来说。而后,大家好像就习惯了让她来安排大家的任务。

这次也一样。

他们改进之后的制退器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要进行的就是检验实际效果。

孟秋安排完,大家没有异议,分成两队,各自去完成任务。

孟秋和韩芸的测试主要在实验室进行,两人就留在了实验室里。

她们这边的测试很快就结束了,从她们这边的结果来看,是达到目标的,但却不知道实际使用效果如何。

毕竟这东西要拿出去用的,只有经过实际检验,才能说有没有成功。

两人一边整理实验报告,一边有一茬没一茬地闲聊。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聊啥,心思根本不在眼前。

到了下午,在她们焦躁地等待中,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是熟悉的声音。

“韩芸,小孟!”

孟秋“唰”一下把实验室门拉开,林亦寒三人小跑进来,李江手里抱着去做测试的制退器,跟抱着什么宝贝似的,三人脸上都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

一见他们这副表情,孟秋和韩芸心里便猜到了几分,但还是不敢肯定,两人追问:“怎么样,怎么样?成功了吗?”

王建民一激动,家乡话都出来了:“哎呀妈呀,效果杠杠滴!”

李江接话道:“成功了!大大的成功!”

林亦寒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给她俩说试验结果:“综合制退效率达到了40.6%,比我们以前研究的老M制造的那款还高0.6%!”

“真的?”孟秋和韩芸异口同声问。

“当然!还有呢,”林亦寒继续介绍,“声音降低了50%,枪口火焰缩短了25%,射击时底部灰尘也同样大大减少!”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制退效率超过40%,同时集消音、消焰于一体的综合型辅助装备。

而且,在设计时,他们就是按照国内的枪械数据来设计的,强调“通用”和“方便”,因此,按照这款制退器的数据调整比例,制造出来的制退器,可以适用国内的绝大多数枪械,比如他们国家部队配备最多的F系列,以及Z-1式枪。

王建民兴奋道:“这种制退器,国外说不定都没有!”

李江道:“就算有,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比我们的效率高多少!”

对他们的成果,两人就是这么自信。

孟秋虽然没那么自信,想想之前上《自动武器》课,老师提起的这个时期几个大国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她觉得说不定国外还是有比他们更好的制退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