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讨价还价149(1 / 2)

李麟戟心中暗自盘算,这是一个将自己所知的先进灌溉技术引入大唐的绝佳契机,但又不能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他沉思片刻,恭敬而谨慎地回答:“陛下,臣在介休县时,曾留意到农耕之难,尤其水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私下研究过一些古代与海外的灌溉技术。比如,臣曾构想过一种利用水流转动的翻车的,能有效提升提水高度与效率,适用于多种地形,较之筒车更为灵活高效。臣还构想过一种以风力驱动的水车,利用自然风力,不受河流流向限制,尤其适合风力充足的地域。”

李麟戟说到这里,观察着李渊的反应,继续谨慎地解释:“这些想法虽源自古籍与臣的构想,但尚未实践检验。若陛下恩准,臣愿亲自主持研发,或可解决河南道的燃眉之急,同时为我大唐的水利建设开辟新径。”

李渊听罢,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好奇,他意识到李麟戟提出的这些灌溉工具,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未曾听闻,这无疑是对当前困境的一种新思路。

“李县子,你所言之水转翻车与风力水车,皆是前所未闻之物。你是如何构思出这些创新之法?

李麟戟心中一紧,他明白此刻的解释需得谨慎周全,既要保持神秘,又要合乎情理,于是他缓缓答道:“陛下明鉴,臣虽非匠人出身,但对于‘格物’之学却颇有兴趣。臣认为,‘格物致知’乃学问之本,意在通过观察事物之理,探求其本质与规律,进而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臣看来,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发明创造,皆离不开对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

“臣在介休县任职期间,常与工匠交流,亲自参与农事,体验百姓之艰辛,因此得以观察到农业灌溉中的诸多不便。臣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认为学问不应仅限于纸墨之间,更应服务于国家与民众。故此,臣结合古籍记载,参考海外传闻,加以个人思索与改良,方有此构想。”

李渊听罢李麟戟的回答,眉头微皱,似乎对“格物”之学的实用性有所疑虑,他缓缓问道:“格物之学,真有如此重要?朕闻自古以来,匠人造物,多凭经验传承,学问之人则以诗书礼乐为重。”

李麟戟感受到李渊的疑惑,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更加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获得李渊的进一步理解与支持:“陛下所言极是,传统观念中,匠术与学问似乎界限分明,然则时代在变,我大唐欲要长盛不衰,必须在继承中求创新。格物之学,正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鼓励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现状,而是通过观察自然、探究物理,不断改进和创造,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试想,若非有人格物致知,勇于探索,我大唐怎能拥有现今的陶瓷、丝绸之精美,又怎能有我大唐军队装备的日益精良?格物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探求,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精神。臣以为,若能鼓励更多士人投身格物之学,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不仅能够解决如河南道大旱这样的即时难题,更能为大唐的未来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正如曲辕犁的发明,它虽起源于工匠之手,但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与设计智慧,却离不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同样的道理,臣构想的水转翻车与风力水车,亦是基于对自然界力量的观察与利用,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惠及万民。”

李麟戟继续说道:“陛下或许未曾留意,臣在介休时,便已着手实践此念,特地成立了格物院,专司研究与创新,旨在将格物之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格物院不仅汇聚了能工巧匠,还有诸多热爱探索的士人,他们共同致力于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期更好地服务民生。”

“陛下可曾听闻,近来琼华玉液酒与香皂?这些皆是格物院的最新成果。琼华玉液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酒香醇厚,入口甘美,深受百姓喜爱;而那香皂,更是前所未有的清洁佳品,能有效去污,留香持久。”

李渊听闻,眼中的惊讶逐渐转为浓厚的兴趣,他未曾料到,这些近来在皇室内外引起轰动的新奇玩意儿,竟是出自李麟戟之手。

“原来,这些都是出自你的格物院?朕确实有所耳闻,尤其是那香皂,据说不仅清洁效果出众,还有滋养皮肤之效,后宫嫔妃们几乎人手一块,对其赞不绝口。琼华玉液酒亦是宴席上的新宠,大臣们品评极高。你这格物院,还真是藏龙卧虎,屡出奇招啊。”

李麟戟微笑着欠身道:“陛下过誉,臣不过是尽微薄之力,希望以臣之所学,为国家、为民众带来些许改善。

李渊沉思片刻,点头表示赞同:“李县子,你所言极是。格物致知,确实能为我大唐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如果格物院真像你所说,朕愿意支持你,不仅在河南道大旱的问题上,更愿意看到你将格物院的模式推广至全国,让更多的创新之花开遍大唐。

“多谢陛下!”

李渊忽而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问道:“李县子,近来坊间流传颇广的‘琼华阁’,据说与你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乃何等所在?” 李麟戟心下一凛,表面却不动声色,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与恭敬,答道:“陛下明察秋毫,确有此事。琼华阁乃是在下与同窗挚友孙良才共同创立的一处商行,初衷在于将格物院的创新成果带给更广阔的市场,让民间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目前,琼华玉液酒与香皂正是琼华阁的主打商品,民众反响热烈,商行也因此小有成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