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久旱逢甘霖174(1 / 2)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程处默带领精干人手秘密调查,通过一系列精心布置的线人和情报网络,终于摸清了一个圣教在柳河县周边的秘密据点。这个据点隐藏在一片偏远的山林之中,外表看似普通的农舍,实则是圣教策划与联络的关键所在。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麟戟迅速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他决定亲自带领一支精锐小队,夜袭该据点,力求一举捣毁这个藏污纳垢之地,同时也为后续的深入调查打开缺口。

夜幕再次降临,月亮半遮半掩于云层之后,为行动增添了几分隐蔽性。李麟戟与程处默、孙伏伽以及挑选出的精兵强将,共计数十人,身着夜行衣,悄无声息地向着目标地点进发。他们利用地形的掩护,避开村庄和巡逻路线,尽量减少行踪暴露的可能性。

接近据点时,李麟戟示意所有人暂停,他与程处默、孙伏伽低声交流最后的细节。程处默负责正面突击,吸引据点内的注意力,而李麟戟与孙伏伽则分别率队从两侧包抄,力求快速控制住整个据点,避免敌人逃脱。

随着一声低沉的哨声,行动开始。程处默带领的队伍首先发难,他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迅速逼近据点,一声巨响,门被强行撞开,惊醒了据点内的守卫。混乱中,火把被点亮,但随即被李麟戟这边的投石索熄灭,黑暗中战斗瞬间爆发。

李麟戟的队伍动作迅速而精准,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几乎无声地解决了外围的守卫,然后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据点内部。而孙伏伽则带领一部分人马,堵住了后门和所有可能的逃生通道。

战斗在短暂的混乱后迅速结束,圣教成员或是被擒,或是被逼至角落束手就擒。李麟戟在搜索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堆满了煽动性的传单、伪造的官府文书,以及一些用于联络的密信,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圣教与多起煽动民众、破坏秩序的事件有关联。

正当他们准备撤离,将抓获的圣教分子带回审讯时,李麟戟在一名被捕头目的身上搜到了一封紧急密信,信中提及了一个即将到来的重要人物,似乎是圣教内部高层,计划近期秘密来访柳河县,目的是进一步部署针对官府的行动。

李麟戟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高层人物,不仅能进一步削弱圣教的势力,还可能揭开圣教与前隋势力之间联系的更多线索。他当即决定,必须在对方到来之前布下天罗地网,彻底摧毁圣教在柳河县乃至河南道的根基。

夜色中,李麟戟一行人带着俘虏和重要情报,悄然撤回营地,等待黎明的到来,以及新的战斗。而这一次,他们不仅要保护柳河县的安宁,更要深入虎穴,直捣黄龙。

回到营地,李麟戟立即组织人手对俘虏进行审讯,希望能够从他们口中获取更多关于即将到来的圣教高层的信息。审讯室内烛光摇曳,气氛压抑。李麟戟亲自坐镇,程处默与孙伏伽分立两侧,气氛紧张而严肃。

其中一名被捕的圣教头目,看似普通,实则眼神狡黠,面对审讯,始终紧闭双唇,不愿吐露半个字。李麟戟深知,硬攻不行,便采取心理战术,耐心地摆出已掌握的证据,试图从心理层面瓦解对方的防线。

“我们知道你所参与的一切,也知道你并非毫无价值。合作,对你而言,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李麟戟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然而,那头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就在李麟戟准备进一步施压时,他突然剧烈咳嗽,身体抽搐,随即倒地不起。程处默眼疾手快,上前欲阻止,却已来不及。

“不好,他嘴里有毒丸!”孙伏伽大喊,但一切都已太晚。头目嘴角渗出黑血,眼神逐渐失去光泽,显然在被捕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李麟戟目光严峻,心中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敌人的狡猾感到愤慨。他迅速命令手下检查其他俘虏,确保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同时,也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狡猾和决绝。

“他们既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程处默咬牙切齿,拳头紧握。

李麟戟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圣教的高层人物即将到来,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危险。他立刻召集程处默和孙伏伽,以及其他主要官员,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虽然失去了从这名头目口中直接获取信息的机会,但我们还有其他俘虏,他们或许知道些什么。同时,密信中提到的高层人物即将来访,这是我们的机会。”李麟戟沉声道。

孙伏伽沉思片刻,提出了建议:“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设下陷阱,既然他们要来,我们就给他们准备一个‘欢迎仪式’。同时,加强情报搜集,务必在那名高层到达之前,摸清其行程和目的。”

李麟戟点头同意,随即安排部署:一方面加强营地和周边的警戒,以防圣教的报复或突袭;另一方面,派遣精干人员混入民间,寻找那位神秘高层的线索,同时,准备一场“迎接”的布局,诱敌深入,一网打尽。

夜色再次降临,柳河县的平静之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李麟戟与他的团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柳河县的安宁,更是为了整个河南道的稳定,为了彻底拔除圣教这颗毒瘤,他们必须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麟戟按照原定计划,不仅加强了柳河县的安全措施,还扩大了情报网,试图捕捉圣教高层来访的蛛丝马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圣教却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那位预计中的高层人物迟迟没有出现,整个河南道上的圣教活动也几乎停止,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这一反常现象让李麟戟和其团队感到困惑与不安。难道是情报有误?还是圣教改变了策略?在诸多疑问面前,李麟戟保持冷静,他意识到,无论圣教如何隐匿,解决民生问题,增强百姓对官府的信任,才是根本之道。

于是,李麟戟加大了对新型水车建造的推广力度,不仅在柳河县,还在河南道其他受旱灾影响的地区,广泛征召工匠,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建造水车系统。每一座新建成的水车,都如同一座生命的灯塔,为枯萎的田地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百姓们亲眼见证了水车的威力,干涸的土地逐渐恢复了生机,绿色的波浪再次覆盖了田野。曾经对圣教抱有幻想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官府的作为,他们意识到,只有官府才能真正带给他们稳定和希望。

李麟戟还组织指导农民合理耕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同时,他推动了小型水利设施的普及,确保即使在干旱季节,也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百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得柳河县乃至整个河南道的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下来。

在这一系列积极措施的推动下,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对圣教的依赖和兴趣也逐渐淡化。

那些曾经被圣教煽动起来的不满和恐惧,被实实在在的成果所替代,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在官府的帮助下,重建家园,规划未来。 李麟戟明白,虽然圣教暂时销声匿迹,但这并不代表威胁已经解除。他继续加强与程处默、孙伏伽等人的合作,对圣教的监视并未放松,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工程的持续建设和完善,他知道,只有彻底解决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彻底断绝圣教再次抬头的土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