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实有效195(1 / 2)

李麟戟闻言,微微俯首,面容沉稳而庄重,他明白,此刻的解释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更关乎着能否说服众臣,进而推动整个大唐应对天花疫情的策略。

“陛下,诸位大人,我之所行,确实前所未闻,乃是从古老智慧与民间实践中得来的灵感。”李麟戟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方法,名为‘种痘’。我所提及的牛痘,便是取自牛身上的一种温和疾病,与天花相似,但对人类而言,感染后症状轻微,且能产生对真正天花的抵抗力。”

他环视四周,目光坚定地继续道:“起初,我也心存疑虑,但疫情紧急,不得不冒险一试。我组织了一批勇敢的村民,首先对他们进行了牛痘接种,观察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村民果然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未再有感染者出现。此法逐渐在汾州和朔方推广,疫情因此得到了有效控制。”

话音落下,大殿内一片寂静,官员们的表情各异,有的震惊,有的怀疑,有的则若有所思。

这时,一位年迈的御史站了出来,他抚着长长的胡须,声音带着几分苍老的颤抖:“简直是胡闹!人乃万物之灵,怎可让畜生之物玷污?此举不仅有悖伦理,更是将人沦为畜生!”

御史的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炸开了锅,质疑与反对之声四起,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而又混乱。

一位文臣也紧跟着站出,摇着头,语带讽刺:“昔日听闻李大人在地方政绩斐然,不想今日却提出如此荒谬之策,难道真是读书读傻了?”

更有年轻官员,面带鄙夷,大声斥责:“简直是异想天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不是治病,这是在害命!”

一时间,各种指责和质疑声此起彼伏,不少官员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笏板,情绪激动到了极点,似乎李麟戟的提议已经触及了他们所能接受的底线。

李麟戟面对如潮水般的反对声浪,依旧保持着难得的镇定只是看着李渊,没有说话。

方法我已经给你们,看你们自己怎么选择了。

面对殿内沸反盈天的反对声,李渊缓缓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目光深邃,看向李麟戟,声音沉稳而带有权威:“李爱卿,你所言牛痘接种之法,真能有效抑制天花?”

李麟戟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期待与谨慎,他再次躬身,语气更加坚定:“陛下,微臣不敢欺瞒,牛痘接种在汾州与朔方确实取得了成效,天花子啊汾州和朔方已经消除了。当然,此法需要细致操作与严格监控,方能确保安全有效。”

李渊听罢,沉吟片刻,目光扫视着下方蠢蠢欲动的百官,似乎在权衡李麟戟之言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然而,未等他进一步发话,大殿中再次爆发出反对的浪潮。

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挺身而出,语气沉重:“陛下,此事兹事体大,关乎人伦道德,关乎我大唐颜面,怎可轻信未经证实之法?”

“我大唐子民怎可任由畜生之物所污?此法若行,恐将引发天下大乱!”

随着这两位重臣的发言,原先有所犹豫的官员也纷纷加入反对的行列,大殿内一时之间,反对之声震耳欲聋,几乎要将李麟戟的主张淹没。

“李麟戟,你这是置我大唐子民于何地?”

“荒唐!荒谬至极!”

在一片嘈杂之中,李渊的眉头紧锁,他显然感受到了来自群臣的压力。

他抬起手,再次示意安静,这一次,他的眼神中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位爱卿,非常时期需非常之策。李麟戟所提之法,纵然前无古人,但若真能解救万民于水火,我们为何不能一试?难道我们要坐视疫情蔓延,而无所作为吗?”

李渊的话语在喧嚣的大殿中如同一记重锤,让原本嘈杂的反对声渐渐平息。他站起身,目光凌厉地扫过每一位在场的大臣,声音中蕴含着不容忽视的严厉与失望:“朕给予诸位数日时间,寻求解决天花之策,可至今为止,除了质疑与争论,又有何人能提出切实可行之法?”

他步步逼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们让朕指望你们吗?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难道就只懂得维护那所谓的伦理道德,而对百万生灵的生死视而不见?”

李渊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震得在场官员们的心头一颤。他停顿片刻,目光逐一扫过每一个人,似乎在拷问着他们的良心:“朕要的是行动,是结果,而不是在这里空谈理论,争论不休。李麟戟所提之法,虽非正统,但已初见成效,这不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希望之光吗?”

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传统观念中的官员们,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反思自己的态度与作为。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之际,一个沉稳而坚定的声音穿透了大殿的喧嚣,那是秦王李世民,他缓缓自臣子中走出,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目光坚定,透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父皇,诸位大人,”李世民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仿佛一股清流,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大唐立国以来,何曾畏惧过挑战?何曾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

他环视四周,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李麟戟大人提出的牛痘接种之法,虽非传统,却在非常时期展现出了可能的生机。我愿意亲自尝试,为我大唐子民,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一试究竟。”

李世民的话语掷地有声,他的决定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殿内的疑虑与恐惧。他继续说道:“若此法真能救万民于水火,那便是我大唐之福;若不然,我愿承担一切后果。”

他的表态,不仅是对李麟戟的支持,更是对整个大唐未来的担当。李世民的话语中蕴含着对国家的深情,对百姓的关怀。

李渊的目光在儿子身上停留许久,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与欣慰。

他深知,李世民的决定不仅仅是对一个方法的信任,更是对变革与创新的勇气。在这场危机中,大唐需要的正是这样的领袖与精神。

看着李渊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李建成知道这一局他输了。

输在他没有像李世民那样,有拿自己尝试的勇气。 “好!秦王有此决心,实乃我大唐之幸。”李渊点头赞许,声音中透露出坚定,“那就按照秦王所言,严密监控,务必确保安全,务必谨慎行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