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回长安217(2 / 2)

随即,他们率领着一支精锐的护卫队,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

路上,他们并肩而行,两匹马步伐稳健而有力。

李麟戟和李秀宁时而交谈,讨论着朝中的局势和未来的计划;时而沉默,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担忧,但他们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将携手共进,共同面对。

这两匹马的蹄声在官道上回响,渐行渐远。李麟戟和李秀宁的身影也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后,只留下两股烟尘在空中飘散。

李麟戟与李秀宁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他们未做过多停留,即刻前往皇宫,向李渊复命。

当李麟戟踏入金碧辉煌的大殿时,李渊正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他。

李麟戟恭敬地行礼后,李渊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西南战争的情况。

“李爱卿,朕听闻你在西南战功卓著,详细说说那里的战况吧。”李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李麟戟深吸一口气,开始娓娓道来:“陛下,当臣初到西南时,发现吐蕃贼子已经趁虚而入,占领了我大唐的几个村庄。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说到此处,李麟戟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继续说道:“臣当即下令,组织兵力进行反击。经过一番激战,我们成功地将吐蕃贼子赶出了大唐的领土,并顺势攻下了他们的三座城池。”

李渊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许。当李麟戟说完后,他感叹道:“李麟戟,你真是朕的股肱之臣!这次能够夺回失地并攻占吐蕃城池,你功不可没。”

李麟戟谦虚地回应道:“陛下过誉了,这都是将士们用命,微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李渊听后哈哈大笑,对李麟戟的谦逊和功绩表示赞赏。他深知这次胜利对于大唐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振奋了民心士气,还为未来的边疆稳定奠定了基础。”

就在李渊对李麟戟赞赏有加之际,大殿中突然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一位文臣站了出来,他一脸严肃,甚至带着几分厉色。

“陛下,李麟戟大人虽然战功显著,但臣有一事不得不提。”那位文臣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

李渊微微皱眉,示意他说下去。

文臣继续说道:“李麟戟大人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擅自出兵攻打吐蕃,这是否违反了朝廷的法度?虽然战果辉煌,但这样的行为,岂不是视朝廷法纪于无物?”

此话一出,大殿中顿时一片哗然。不少文臣纷纷附和,表示对李麟戟这种擅自行动的行为不能姑息。

李麟戟站在大殿中央,面色平静,仿佛并未受到这些指责的影响。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辩解,却被另一位文臣打断。

“李麟戟大人,你身为朝廷重臣,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朝廷法度。如今你擅自出兵,置朝廷法纪于何地?”那位文臣义正言辞地说道。

接着,更多的文臣开始攻击李麟戟,说他目中无人,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对李麟戟进行严惩,以儆效尤。

面对这些指责,李麟戟依然保持冷静。他知道,这些文臣的攻击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出于斗争的需要。

但他也清楚,自己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这些指责将会对他的声誉和前途造成严重影响。

于是他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陛下,诸位大人,我李麟戟出兵吐蕃,确实没有事先请示朝廷。但当时情况紧急,吐蕃贼子已经侵占了我大唐的领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作为兵部尚书、西南道行军大总管,我岂能坐视不理?我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违反了朝廷法度,但我更知道,作为大唐的臣子,我有责任保护百姓免受外敌侵扰。如果因此而受到责罚,我无怨无悔。”

就在李麟戟话音刚落之际,大殿中一位威武的武将挺身而出,他声如洪钟,震撼全场。

“陛下,诸位大人,李麟戟大人的话句句属实。当时吐蕃贼子猖獗,若不及时出兵,恐怕我大唐的领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李大人身为兵部尚书,有责任保卫国家领土与百姓安危。他的行动,不仅是为了大唐开疆拓土,更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

这位武将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武将的共鸣。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也站了出来,他挥舞着手中的拳头,慷慨激昂地说:“李麟戟大人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决策与行动都是出于对国家与百姓的深厚情感。我们武将在外征战沙场,就是为了保护国家与百姓。李大人此次行动,正是体现了我们武将的职责与担当!”

随着这些武将的声援,大殿中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对李麟戟持批评态度的文臣们也开始动摇,他们意识到,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李麟戟的决策是合理且必要的。

李渊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点头。

他深知李麟戟的忠诚与能力,也明白这些武将们对李麟戟的支持并非空穴来风。他沉思片刻后,终于开口:“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李麟戟此次行动虽然未曾事先请示朝廷,但在当时紧急情况下,他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他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大功,朕岂会不知?”

李渊的话音刚落,大殿中便响起了一片欢呼之声。武将们纷纷鼓掌喝彩,为李麟戟的胜利与功绩而欢呼。而那些原本对李麟戟持批评态度的文臣们也纷纷改变了态度,开始对他表示赞赏与支持。

这一刻,李麟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肯定。

他知道,自己的决策与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他深吸一口气,向李渊及诸位大臣深深一礼:“谢陛下与诸位大人的支持与理解。我李麟戟必定不负众望,继续为大唐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渊在众臣的欢呼声中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目光深邃,缓缓开口问道:“如今,吐蕃已派使节前来,乞求归还他们失去的城池,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大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静。不久,之前那位严肃的文臣再次站了出来,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正色说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吐蕃已经求和,我们应当展现出大国风范,归还其城池。这样既能彰显我大唐的宽容与仁慈,也能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和战乱。”

另一位文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如今大唐国力强盛,无需通过占领他国城池来彰显实力。归还城池,既能体现我们的和平意愿,也有助于稳定边疆,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