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2 / 2)

  程安茉对徐霞客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不迷信书籍记载,以双脚丈量土地,最终更正了长江源头。

  虽然当时的徐霞客只溯源到了金沙江,但那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西南地区,大江大河众多,山势崎岖,常人难以行走。

  曾经被流放云南的杨慎写诗描述,“山川多瘴疠,仕宦少生回”“三月春草青,元谋不可行”“九月草交头,元谋不可游”。

  总而言之,在杨慎看来,元谋这地方,哪个时节都不好过。

  而徐霞客靠着一双腿,在瘴疠的山川中,寻到了长江真正的源头,更正了之前将长江支流误认为干流的情况。

  因为徐霞客所去的地方大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山险林密,道路崎岖,所以无法行车走马,徐霞客只能靠自己的双脚。

  或许正是因为长时间的步行,徐霞客到晚年时期,患有非常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几乎无法行走,最后还是他的朋友用车船将他送回的江阴老家。

  据说徐霞客所留下的文字原本大约两百六十多万字,然而有两百万遗失,如今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万字。

  但即便是这不足三分之一的存世之作里,却也留给了后人无穷的财富。

  *

  将思绪收回,程安茉问道,“苏先生带着人去哪儿了?”

  “看方向,是往段小姐的炼珍堂去的。”

  *

  走出茉园,来到未山镇最中心的那条街上后,徐霞客看着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服饰,终于对那个自称苏轼的人所说的四百多年后有了些实感。

  只不过,徐霞客本以为自己这副打扮,可能会引来不少人的围观,但让他意外的是,看过来的人确实有,却大多只是顺带扫过,并没有多做停留,甚至连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的都没有。

  这让徐霞客觉得分外惊奇,易地而处,若是自己在大明看到这里人的穿着,也很难保证不会好奇。

  未山镇的中心处已经被开发成了商业街,不过门头什么的倒是还保持着古意。虽然有不少人觉得这样做让未山镇失去了原本的韵味,但客流量的增加以及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还是挺让人满意的。

  徐霞客行走在长街上,很快便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看到自己的穿着没有那么惊讶了。因为没走几步他就会看到几个穿着大明衣冠的人,男女皆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朝代的衣物。

  在徐霞客看来,此处仿佛无数时光交织在了一起一般。

  “不知我们要去往何处?”徐霞客问道。

  “炼珍堂。”苏轼道,“是一位唐朝娘子开的饭馆。”

  “唐朝娘子?”徐霞客有些震惊,“莫非此处真的是四百年后?”

  “当然。”苏轼笑道,“来,到了。”

  徐霞客驻足,抬头一看,是一处装修颇为雅致的住宅,有一匾额,上书炼珍堂三字。

  “这字……倒是颇有苏体的神韵。”徐霞客赞道。

  苏轼笑着道,“我亲手提的字,当然有老夫的神韵。”

  徐霞客:……

  难道这人真的是苏轼?

  其实经过那条长街后,徐霞客对于自己是否来到了四百年后,是已经有些相信了的。

  而这样一来,既然自己能够莫名来到四百年以后,那苏轼又为何不能来此呢?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系统 无c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