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296(2 / 2)

  这个稍显颠倒过来的关系让李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又好像没什么问题。

  他顺着武媚娘方才的话往下说,“皇后已提到了河南道和西域的巡查之人,那么剩下的那个,该当不是顶替他们位置的,而是对……诸如京洛之地的折冲府进行检阅。”

  事实上,出于守卫京城的需要,大唐折冲府就属边疆和两京周遭最多。

  既然边境参战的士卒得到了慰问,那么境内的也该当有所表示。

  李治迟疑着问道:“媚娘的意思,莫不是让太子去履行这个职责?”

  安定公主刚在青州搞出了风波,那么也该让太子有所表示。

  太子在此时的出面,也等同于一并代表了陛下和皇后的意思。

  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陛下觉得不妥吗?”

  “不,”李治摇了摇头,“安定已能为我排忧解难,送上了这样一出整顿军务的契机,太子也不能只沉浸于文学典籍的风花雪月之中了。”

  《瑶山玉彩》这样的文集编纂完成,收藏入府库之中,或许能对外证明太子的聪慧,也能为他累积一项成绩,可太子如今已不像是早年间一样时时病弱,总要承担起一些责任来的。

  李治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便是他的头风病复发,到难以遏制的程度。

  到那个时候,他绝不希望朝中会是主弱臣强的局势。

  现在让太子开始接触这些军务,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治有这个自信,他的太子总不会到谋反的地步。

  想想弘儿当年还因听到商臣弑父之事而拒学《春秋》,更让他笃定于这一点。

  他便只补充了一句:“让贤儿也跟着一起去吧,权当长长见识了。”

  算起来李贤和安定一个出生在年头,一个出生在年尾,还得算是同岁之人,结果就因为阿菟太能折腾出事端,愣是像比李贤大上不少。

  这都叫个什么事。

  上次贤儿跟着阿菟混,直接来上了一出就地打滚,现在有必要让他跟着太子再多纠正纠正行为。

  “我怎么觉得,陛下像是在背地里说阿菟的坏话呢?”武媚娘留意到了李治的神情,出声调侃道。

  李治连忙端正了面色,做出了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

  武媚娘显然没有揭穿他的意思,只是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陛下的同意。”

  见李治点头,她道:“阿菟在离开洛阳的信中提到过,她向太史局那边定制过一件航行所用利器,当时我们传唤太史令,他对于阿菟自己也要出行之事全不知晓,倒是对那航海罗盘推崇备至。这次的来信中,阿菟又提到了一次。”

  李治回忆了一下前头看到的那封书信,发觉确实是武媚娘所说的那回事。

  “我还是觉得,之前对它的关注是不是少了一些,此物的前景也比我们想象得更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