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他们砥砺奋进,从未放弃找寻陆地上“最后一片海洋”的希望16(2 / 2)

行军途中,若妇女要临产生孩子或者在途中注意收养遗弃、托孤的孩儿,她们负责将其搁置在大车上或者装在皮质褡裢里、或者驮架在马背上,有时背在坐骑妇女的背上,上路迁徙,赶往异地。

在蒙古军营地一侧空地上,设有一个由各部族士兵等人员组成的混合营区。于此处,可见行军打仗之情形,沿途半道招募至蒙古队伍中的各部族士兵身影亦可得见。此外,土库曼部落各式风格的帐篷亦搭建于此,唐古特人所搭之红褐色帐篷、碑路支人之黑色帐顶、阿兰及其他无名部落骑兵之普通帐篷等皆可目睹。此乃乌合之众所组之杂牌军,一旦开战,彼等将在蒙古军长矛、皮鞭之威逼下,无奈冒死冲锋于前,亦为蒙古军清除战场后,收拾残局之人。

四、在海边,蒙古骑兵在此做短暂休整,速不台和哲别则开始琢磨下个行军路线

速布台勇士要手下在依山傍水的岸边高处为他搭建帐顶,脚下是一条流速缓慢、河水混浊的入海河交汇处岔口。

这一路走南闯北,日夜兼程,诺呼尔们倍感有些辛劳和疲倦,这心里头早已期盼着找一处清静的地方安营扎寨,歇歇脚。一听说主帅下达了就地休整、安寨宿营的命令后,心里感到不止有多高兴,终于有了歇脚的机会了。他们迅速地上下传递,并开始执行速布台下达的这一命令。

这时十二只骆驼也陆续赶到了,把可拆卸的帐顶等物件也给运了过来。此外,头戴尖顶毡帽、一脸神色异常不安的一些钦察女俘虏也骑乘着骆驼走过来了。当蒙古士兵齐心合力将半圆形毡房骨架子搭建起来后,开始在骨架上覆盖白色毡布,尔后再用彩色布带交叉固定毡房,一端拴在地上钉的楔子上,这个时候,这些钦察女俘虏站在一旁,唱起歌儿,为毡房搭建干活儿的人们助兴呐喊。

“怎么在这儿搭建了三个帐篷?”速布台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

“是这样的。头一间是你用来思考军务大事专用的,第二间是用来伺候你心爱的猎虎用的,那第三间也是必须的,我们想在那儿安排几个能歌善舞的、长得漂亮的钦察女人住在那儿。”

速布台听后摇了摇头,当即制止诺呼尔说:

“乌赫!(蒙古语,意即不行、不)。第二间用来看护猎虎我不反对,依我看,第三间房就拨给做饭厨师萨克拉普老人用吧。别让那些钦察女人来干扰我,坏了我军远征行动,去!把她们分给百户长享用好了。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这个背着大锅、手里提着大木勺、腰里别着一把细长用来切削肉食小刀的萨克拉普老人幸运地住进了第三间帐篷了。这个叫萨克拉普的奴隶,身材高挑、修长、满头华发,是在阿瑟特拉巴德附近被蒙古军士兵逮住的。当时诺呼尔们就对速布台勇士简述了他的一些情况,说“这个老人是俄罗斯人,曾给花拉子模国王穆哈穆德的私人米尔赞做过厨师,现在想回故乡去。这人不一般,很有些能耐,还会讲好几种部落的话,会做各种各样可口的饭菜。就让这老头到你那儿当厨师,一定保证你能按时吃上饭,此外,他还会给你做巴旦杏羊肉抓饭、李子羹、豌豆泥、李子甜奶油、酥糖以及甜酥糖等好吃的饭菜。他身边还带着一个义子,名叫图甘,这个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他可以给老人做个伴,当当下手。”

速布台勇士一听发火了,当即厉声地说道:

“我只要这个老头到我这儿来做做饭就够用了,别的就不需要了。人总爱在灶台当下手。让这个叫图甘的年轻人给他一个机会,准备一把剑,再配一匹劣马,先让他到做先锋的百户队历练一下,学点军事技巧,或许可以成为一名优秀骑兵的,到那时就不愁没有良马、一副鞍子、一套铠甲等装备了。假如是个蠢才,咋教都不成才,初次交手倒霉透顶,就被敌人打死的。死了也就死了,没多大损失。”

速布台居住的这顶白色帐篷,坐北朝南,面朝大海。在门槛一侧,他盘腿坐在坐垫上。用他那独眼久久地望着眼前波涛汹涌、苍茫的大海欣赏起来,时而感到惊讶不已,他盯看着一簇簇呈灰色状却让人感到有些不安的海浪出神。与蒙古草原上独有的蓝色湖水水面作比较,这里的水、这儿的鱼、这儿的风以及在风口浪尖上高高飞翔的水鸟与家乡里的完全不一样。海面上形状一抹一样的海浪不时地从远处向海岸边涌来,从不停歇。偶尔也会在茫茫的呈现出蓝色雾状的海水上挂着白帆的异国他乡的船只的影子显现,这些船只一向很谨慎,害怕停靠在被蒙古军占领的这些地方惹出什么麻烦来。

这一带有着广袤的草原,长势高挑的青草以及高空中水鸟飞翔的湖泊。从钦察部落缴获的牲畜群就在附近的草场上牧放,散养。畜群品种繁多,有清一色白色的长犄角牛,还有一身白色毛皮大尾巴羊,怪不得钦察人的帐篷以及制作生产的毡布都是清一色白色的。此时正可谓西线无战事,安详且宁静的好风光。速布台勇士的手下士兵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海边,在此正享受着休整中难得悠闲大好时光,他们每天除了吃肉外,就是自由自在地躺在波斯产的地毯上睡大觉,什么事儿也不干。有时还可以看到那些蒙古军千户长们,一手托举着猎鹰外出打猎的情形,偶尔也会举办赛马会,通过短距离、长距离赛跑和较量,可以趁机让蒙古马、沿途中缴获的土库曼、波斯以及高加索等地的若干品种马而来一番较量,看看哪一种品行的马儿体力、耐力更好些,跑的更快,以备预选,供队伍作战使用。

在草原中段,以及卡尔卡河上游流域等地区,哲别诺颜的帐顶就安顿在这里的一个山丘上。帐篷四周是辽阔的不断向远方伸展去的一片绿色草原。在这片草原上,有一处山岗向北方向伸展出去。这儿也布设了警戒哨。

虽然哲别、速布台两将军都是成吉思汗同一个时间为同一目的而派到西方一带来进行实地侦查来的。但有时这两个将军总会闹一些摩擦、矛盾甚至争吵起来,揪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手。成吉思汗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原本是很有意思的。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在其他诺呼尔身上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因为对手相逢,互不相让,总会争个高低来的。但从这一点上来讲,彰显出成吉思汗用人高明之处。

哲别诺颜性情急躁,在战斗中常常冲锋在先,因而他的队伍不知一次陷入到不能自拔的危险境地,经验教训不少。不过,他善于并竭尽全力等及时避开敌人的攻击,即使处在死亡边缘、死神即将临门之时,速布台勇士向能掐会算似的,关键时候能及时赶到,进行解救。每每向敌手发起攻势时,速布台勇士则采用骑兵密集型战斗队形向敌人发起冲锋,佩戴铁甲的骑兵如入无人之地,厮杀自如,奋力砍杀。

战斗结束时,这位身材高大、腰板笔挺、眼神有些呆滞、不拘言谈的哲别诺颜,总会一身尘土、有时甚至会全身沾满血迹,径直来到速布台勇士的营帐里坐下来,当即与之谈心,交流战斗经验教训。他坐在篝火旁,最先开口,对速布台勇士这样解释说,他之所以陷入敌人冲冲包围圈,并不是他的过错,而是兵力悬殊大,敌人太多的缘故。而此时,速布台勇士会露出一脸满意的神态,打心里头对自个儿,又一次及时出击,来解救自己的伙伴--哲别感到十分惬意,不过,可嘴里还是会说,你哲别最好别再说过错不过错的话啦,还是先来尝尝花拉子模国王喜爱吃的夹着大蒜与阿月浑子果实的叉烧羊羔肉后再说别的吧。

哲别诺颜是个高傲、自信以及性格很火暴的一个人。他自诩在六十步内随便射中奔跑的田鼠头部而骄傲不已,而且,他从未有过一次闪失,因其弹无虚发而出了名后,人们给了他一个绰号‘哲别’,意即弓箭。从此,他这个绰号不胫而走,在军中广为流传。他有真名,可人们从不习惯叫他的真名。在打每一仗之前,他都要来到现场查看地形地貌,然后骑着它那匹大块头且精瘦战马总是冲锋在前,事先士卒,结果,总是在托儿扈特宿卫们的精心护卫下,不止一次地把他从死神手下拉回来。

这个下巴颏下留着一小撮白色山羊胡子的速布台勇士模样给人以显得老成,像个老人似的。在他年轻时候,他肩部曾经受过重伤,肌肉被刀剑刺伤过,从那时起,他的右肩膀就从未自由自在地舒展过,只有左手才能灵活自如地活动。在他脸上还有一道刀口,刀痕穿过左眼眉,左眼被刺伤过,因此,他左眼总是眯缝着看人。盯着看人时,他总是瞪着右眼,斜视你,仿佛是要看穿每个人的五脏六腑似的,眼力总是一股灼灼逼人的神态。

他手下队伍里的每个诺呼尔都会觉得,这个老帅就像一只被咬伤过爪子的老狐狸一样谨小慎微、狡猾奸诈,像脚爪被捕兽器夹住的老虎一般常常露出凶残的兽性。跟着速布台勇士打仗根本用不着害怕任何凶恶的敌人,也不必有可能会有啥闪失的过多担忧。

哲别诺颜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爱思考,满脑子时时刻刻都在琢磨着到达‘最后海洋’沿途进军路线等一连串问题。那个派去给成吉思汗当面禀报军情的歌词就是由哲别自己编出来的,对那段歌词,老将速布台并未表示过反对,不过他边摇着头,边用嘲弄的语气队哲别说道:

“你能走那么远吗?即便到了那儿,你能想羚羊一样从那儿再返回到故乡吗?是不是还需要我去解救你呀?”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守着草原的士兵们抓到了几个路人,然后把他们带到哲别那里等着发落。哲别诺颜没收到外面更多重要的消息,就决定亲自审问他们。问的问题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不过主要还是跟行军路线有关,像是西面、北面还有哪些部落啊?都住在哪儿啊?怎么去他们那儿啊,有没有路啊?还有哪些河流、渡口啊?粮草咋样啊?沿途有没有富庶的城郭和难攻的城堡啊?军队和武器装备咋样啊?军队战斗力强不强啊?弓箭射杀技术熟不熟练啊?‘最后海洋’离这儿还有多远啊之类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