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2(2 / 2)

老人又板起脸,一脸正色的道:“想买吾牛家庄的肥田石,也不是不可,可用铁器来换,一石肥田石换一石生铁可好?”

孙青川虽心理大喜,却也不动声色的砍价道:“老人家,这生铁易损,打造起来也破费时日,这样把,吾用精钢打造的农具来换,一石重量的农具换五石肥田石可否。”

老人闻言更是大喜,他们连铁质农具都是残破不全,要是精钢打造的农具,这干起农活来,就更省时省力了。其实对孙青川来说,也是合算,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精钢农具,双方又约定了交易时间后,孙青川便向老人问出了诸葛亮的位置,便告辞而去。

这一路上,孙青川就在琢磨,按照《三国演义》里面讲述,诸葛亮这才三岁,是书中记载有误,还是我的到来,改变了某些人的轨迹,以后可不能大意了,青州附近的人才招引得提前了。

诸葛亮所在的村庄名叫黄疃村,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墙就地取材,用条形石片垒成,城墙宽三米,高五米,还有一米隘口,主门有宽五米的拱形门,城门洞顶还有孔洞,方便袭击进入城门的贼人,也能防止贼人烧门。孙青川不禁惊叹:“这要有个百十个壮丁,可防数千贼人进攻呀。”

众人来到城门口,有两名持长枪的村民拦住盘问,孙青川讲明缘由,便另有山民上前引众人进村,一走进城门,孙青川便被城墙内侧一个器械吸引了,两个三角架中间横着一根圆滚滚的木头,两头都有铁卡扣,圆木能滚动,却不至于脱离三脚架,中间还竖着一根长木,有点像前世十字架的样子,长木一头绑着数根绳索,另一头绑着皮套。

山民看到孙青川盯着器械看,自豪的说:“这便是诸葛亮所造的器械,名曰抛石机,借助山势,可将五斤石块抛致百米以外。亮自小聪慧,十三岁便已博览群书,但不喜好功名,唯钟爱善奇技淫巧。”山民带领众人,边走边讲,一盏茶功夫便到了诸葛亮家。

一个普通的院落,三间北屋一小院,院子筑于高台,房屋是石头垒成,麦秆屋顶上还有厚厚的积雪。山民告知诸葛亮缘由后,就转身而去,众人也被诸葛亮请进房内一叙。

孙青川肯定了解诸葛亮的品性,古人读书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考取功名,淡泊名利那就是扯淡,刘备为何三顾茅庐?那是因为诸葛亮觉得刘备胜算不大,三顾之后,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就从了刘备。 总体来说,诸葛亮还算非常不错,智慧、勤勉、忠实,要不是有爱装b的这个小毛病,也不会上了刘备这条破船。

孙青川反其道而行之,上来直言:“吾乃青州孙青川,素闻诸葛先生善于营造技巧,向来讨教一二。”在汉末,这话就是赤裸裸的砸场子了。果然年方十八的诸葛亮,城府还没有练到火候,脸色立变,沉声道:“子何恃而言”。

孙青川也不生气,从背包里拿出望远镜,演示了使用方法就递了过去,并让诸葛亮去院子看看,这一看不要紧,两里外的城门旁,抛石机的绳索都看的清清楚楚,路上行人的牙齿上还有半截韭菜。

一刻钟后,诸葛亮方才放下了望远镜,摸着这军绿色磨砂的外壳,感叹做工之精细,材料之贵重,更不用说那比水晶还清澈百倍的镜片了,心情沉重的道:“与先生皓月之辉相比,亮乃萤火之光,以前所造之物,乃雕虫也。”

诸葛亮十八年建立的自信,似乎瞬间被击了个粉碎,但随即又双腿跪地,重重一礼道:“亮愿拜先生为师,学得这旷世神技,以造福百姓。”孙青川赶忙扶起了诸葛亮道:“同为百姓谋福利,不分高低贵贱。”

次日,诸葛亮给南阳的叔父写信一封,让其他回来过年的族亲年后给叔父带回,表达了自己去青州求学的想法和具体地址,便随孙青川回般阳堡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