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天道天理天命(下)239(1 / 2)

本来今天不想带这老头的,但他听说王三这边研究了番薯种植,说什么都要来一看,因为徐光启就有研究番薯,所以他也想看看王三的研究进度。</p>

现在,听到王三说他学的快,王徵却不以为然的说:“早年因为阉党事,逗留江南一段时间,玄扈先生研究番薯的时候,我也在。”</p>

“那你为何不在自家推广?”王三一脸疑惑。</p>

王徵脸颊微微抽搐,片刻之后叹息道:“我带回来的种子,过冬就死了。”</p>

“哦,看来你对番薯的最佳储藏温度不知一二。不过现在告诉你也没事,番薯最佳贮藏温度在10到15度。</p>

因此,在陕西这里挖地窖,平均要比平日里向下多挖一到三米。</p>

至于温度如何测定……”</p>

“用水银。”王徵头也不抬的说。</p>

“你知道?”王三惊愕看着他。</p>

“烈酒也可。”王徵微微点头。</p>

“可以啊!你这老头儿,怎么还犟着生拉硬拽西学之名,以你的能耐,光是力学,也就是你说的重学、温度学什么的整理出可行的公理,你就能立地成圣了。”</p>

王三兴奋搓手,惊喜!太惊喜了!没想到王徵居然连如何测量温度,都知道!</p>

王徵闻言,跟看傻子一样看着王三:“此乃小道。”</p>

王三停顿,盯着王徵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确实并没有激动,反而觉得无所谓,仿佛这真的就是一条小道一样,不由得叹息道:“我说过,我这一朝,脱虚向实,你不觉得研究这些,能解决很多问题吗?</p>

你既然格物,为什么不考虑先格出物理,然后再想办法引用呢?</p>

只要物理了解透了,或许某一天,你就能找到这个世界最真切的真理呢?”</p>

王徵微微皱眉:“可是,你不用儒学?”</p>

“老子自撰《大同论》,并且跟你说过,我诚邀天下人共襄盛举。文脉,并非孤一人的文脉,儒学,也要去芜存菁。</p>

除了儒学,法墨道释农工商乃至理学、心学、关学,我能用得上的,我都用上。</p>

我写大同论,通篇大部分采用了《礼记·礼运》的篇章。</p>

这是总纲,但我没说,要用什么方案来实现这个总纲,只说了实现的办法,一定要立足于八个字。</p>

脱虚向实,实事求是。</p>

而这一切,最终导向是民生小康,天下大同。</p>

这个过程,需要翻山越岭,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果还他娘的走明廷老路,那我还搞个毛的大同?你说是吧?”</p>

王徵听着王三粗俗的话,沉默了好一阵。</p>

其实他也发现了王三的不同点。</p>

王三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只是他学的东西,很杂,很乱,但偏生凑起来能发现,其实这些杂乱的东西拼接到一起,很契合王徵他们这些西学派集合全大明两百多人的智慧、藏书整理出来的典籍内容很像很像。</p>

甚至有些东西他还没想法的,王三却能知道。</p>

不过,对于儒学,王三的态度是用可以,但不能信。</p>

他单独写的大同论王徵也看过。</p>

很质朴,但通篇只是阐述王三的理想,以及一些《方法论》。</p>

脱虚向实,实事求是,也在书内提了很多句。</p>

同时他也组了很多新词,比如工业化、城镇化、生产力、劳动率、分配、再分配等等内容。</p> 大同论的文章后半部,王三还在写,王徵跟王三聊过两句,听王三的意思,似乎下半部分,是专门解释他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生产力等名词。</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