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极品夫妇,全地形履带车130(2 / 2)

"那敢情好!您就甭担心,有我们几个老司机在,还不准把货给您完完整整地送到?!

"

就在这时,陈平安敏锐地捕捉到人群中一丝异样的气氛?

他只听几位运输工人正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无奈和疲惫?

"唉,又要去老林子里转悠了,这一趟不知道又得走多少天夜路?

"

"可不是嘛,这山路又窄又陡,遇到个泥石流啥的,卡车都得陷进去半个轱辘!

"

"要我说啊,这武器弹药还是人背马驮靠谱,起码不担心抛锚?可惜啊,咱们人手不够,物资又多,后勤跟不上啊!

"

几句话说得陈平安眉头深锁,心中思绪万千?

他何尝没看出来,这些司机的吐槽里满是无可奈何?

那边公路交通十分落后?

尤其是通往前线的那些盘山公路,更是险象环生,泥泞不堪?

汽车在这样的路况下根本无法全速行驶,寸步难行?

可战时物资运输的压力又是如此之大,人力又是如此之不足,使得这些老司机们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陈平安却灵光一闪,仿佛抓到了什么至关重要的线索?

对啊,眼下的当务之急,不就是提高卡车的通过性吗?

让它们不再受地形的限制,哪怕是在泥沼,山地,都能自如地通行?

想到这里,陈平安心头一震,汗毛倒竖?

一个箭步冲回实验室,抱起一摞厚厚的资料,埋头苦读起来?

这些是陈平安之前为研制技术,特地从图书馆调来的汽车工程资料?

其中不乏各种底盘,发动机技术,可谓包罗万象?

扉页上那一行烫金的大字,在日光灯下熠熠生辉:

"汽车构造原理与设计——1950年版

"?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学习汽车工程资料,触发汽车工程师技能!】

【汽车工程师已提升为初级,解锁60年代汽车技术!】

就在陈平安专注阅读之际,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阵悦耳的提示音?

那熟悉的机械女声,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喜悦,仿佛在为他的进步而欣慰?

紧接着,陈平安只觉得眼前一花,大脑瞬间充斥着海量的信息?

一幅幅图纸,一段段概念,交织成一张复杂而有序的科技之网,徐徐展开?

先是底盘技术?

刚性十字交叉轴,高强度钢板弹簧,液压减震器等等,一应俱全,组合成一种全时四轮驱动的新型设计,保证车辆能在各种复杂路况下平稳前进?

然后是发动机?先进的增压中冷技术,能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30%以上;电喷技术的运用,则让喷油更加精准,燃烧更加充分;活塞,曲轴,缸体等核心部件采用特殊钢材,既轻便又耐用?

车身结构上,陈平安也有了全新的概念?

采用大梁式车架,可大幅提高强度,减轻重量;流线型的外形设计,能显著降低风阻;铝合金的广泛运用,更为车身的防腐蚀性能锦上添花?

作为一名穿越者,陈平安自然清楚,现有的卡车根本无法满足前线运输的需求。

那些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土地,对于普通汽车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可他又不能直接搬用未来的技术,因为很多搞不出来。

思来想去,陈平安决定从简单易行的地方入手——把轮子换成履带!

没错,履带式车辆!这可是二战时期就广泛应用的技术。

履带车凭借其优异的通过性,能够轻松穿越沼泽,丛林,甚至是废墟瓦砾。

陈平安在纸上快速勾画起设计图。

他打算保留卡车原有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要对底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首先是履带。陈平安选用了耐磨损的橡胶材料,并在表面添加了防滑花纹。

为了减轻重量,履带的内芯改用了高强度的尼龙帆布。

履带的宽度也经过精心设计,既要保证足够的接地面积,又不能太宽而影响灵活性。

陈平安参考了毛熊t-54坦克的数据,最终敲定为400毫米。

接下来是驱动轮。

这可是履带车的心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性能。

陈平安采用了双排定位驱动轮的布置,并在轮缘上开设了梯形槽,以增强啮合效果。

为了提高可靠性,驱动轮全部采用锻钢材料,表面淬火,硬度高达hrc60。

再有就是张紧装置了。

这个装置的作用是调节履带的松紧度,既不能太紧导致磨损,也不能太松而脱落。

陈平安设计了一种带弹簧的张紧轮,可根据履带的磨损程度自动调节。

一旦遇到障碍物,张紧轮还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悬挂系统自然也要跟着改。

陈平安放弃了原有的钢板弹簧,改用了当时先进的扭杆弹性悬架。

每个车轮都连接着一根粗大的扭杆,利用扭杆的弹性来吸收冲击。

相比板簧,扭杆的柔韧性更好,减震效果一流。

最关键的,还是车身结构。

陈平安并不准备完全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减法。

他去掉了车厢后部笨重的栏板,取而代之的是可拆卸的防雨布。

这样不仅减轻了自重,还提高了灵活性。

司机室也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必要的操纵装置和仪表。

顶棚改为敞篷式,以便驾驶员观察道路。

经过一番设计,一辆崭新的全地形履带运输车跃然纸上。

它修长,敦实,线条流畅又不失刚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