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北伐大都54(1 / 2)

公元1367年十一月,寒冬的冷风肆虐着大地,然而在应天府,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p>

朱元璋在宫殿中,正与徐达、常遇春等一众将领商议北伐大计。</p>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如今时机已到,朕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此次北伐,意义重大,务必成功!”</p>

徐达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不辱使命!”</p>

常遇春也大声说道:“愿为陛下效死!”</p>

出征前夕,徐达在营帐中与常遇春彻夜长谈。</p>

徐达面色凝重地说:“常将军,此次北伐,路途遥远,敌军众多,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p>

常遇春点了点头,回应道:“徐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我军士气高昂,定能取胜。”</p>

徐达接着说:“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粮草、军备都要确保无虞。”</p>

常遇春说道:“我已吩咐下去,让将士们加紧筹备。”</p>

为了获取汉族群众的基础,朱元璋发布了檄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各地。</p>

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百姓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p>

一位老者激动地说:“终于要北伐了,赶走那些鞑子!”</p>

一个年轻人说道:“是啊,希望徐达将军能带领大军早日凯旋。”</p>

二十五万大军在淮河集结,徐达站在高台之上,对着将士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肩负着恢复中华的重任,此去北伐,定要奋勇杀敌!”</p>

将士们齐声高呼:“驱逐胡虏,恢复中华!”</p>

行军途中,徐达与一位校尉骑马并行。</p>

校尉问道:“将军,此次北伐,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p>

徐达沉思片刻,说道:“敌军的顽强抵抗和地形的复杂,不过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克服。”</p>

校尉坚定地说:“愿随将军出生入死!”</p>

。</p>

月初,徐达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p>

徐达说道:“山东沂州的王宣、王信父子所领导的元朝地方武装,实力不容小觑。若能招降,可减少我军伤亡。”</p>

一位将领说道:“将军,派使者去招降,是否太过冒险?”</p>

徐达回答道:“先礼后兵,若能不动干戈,自是最好。”</p>

于是,徐达派遣使者前往沂州。</p>

使者到达沂州,见到王宣、王信父子。</p>

使者说道:“如今大势已去,徐达将军有意招降你们,只要归降,定有厚赏。”</p>

王宣犹豫了一下,说道:“容我们考虑考虑。”</p>

王信在一旁说道:“父亲,不如先答应他们,再作打算。”</p>

最终,王宣、王信父子表示愿意投降。</p>

消息传到徐达军中,徐达大喜。</p>

徐达说道:“若能和平解决,自是好事。”</p>

然而,没过多久,王宣、王信父子却突然反悔,再次举起叛旗。</p>

徐达得知后,愤怒不已。</p>

徐达对将领们说:“这王宣、王信父子出尔反尔,实在可恶!”</p>

将领们纷纷请战:“将军,让我们出兵讨伐!”</p>

徐达说道:“且先观察一番,再做定夺。”</p>

在沂州城内,王宣与王信父子也在争论。</p>

王宣说道:“我们这样降而复叛,恐怕徐达不会善罢甘休。”</p>

王信说道:“父亲,怕什么,我们有城池可守。”</p>

徐达决定进兵沂州,彻底解决叛乱。</p> 在行军路上,徐达对副将说:“此次进兵,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让叛乱蔓延。”</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