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停战的间隙91(2 / 2)

盘尼西林售价昂贵,但上海市面上却有大量货源。德国人一批批地往这儿砸货,甚至低价倾销的行为震惊了海外的辉瑞等美国公司。

拜耳制药公司现在变成了政府持股一半以上,满足了希特勒控制大企业的喜好。德国政府参股的手段是技术,思嘉拿出了未来的青霉素菌株作为菌种,还让更安全的红霉素也诞生在拜尔实验室。

眼下德国正在与中国沟通,要在上海投资办厂生产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药物。药厂由德国出技术设备和专家团队,其余全权交给中方,无所谓叫不叫国营单位。

还记得那位全科医生门格嘛?他因为发现了红霉素,现在正是希特勒操纵拜耳的白手套董事以及,诺贝尔奖的强有力竞争者。

和小姐搞好关系能业务飞升成为人生赢家。这是门格的信条。迄今依旧是希特勒家庭医生的他见证了总理府里的小姐有多大的能量:尊敬的元首总是优先给受小姐青睐的军人升军衔,而得罪了她的前空军元帅戈林现在在哪里呢?

“汉斯马赛和哈特曼是帝国空军的栋梁。他们的军衔位置将来不应低于从前的戈林。”希特勒洋洋得意地说,他手中握有观察员送来的战报。到现在,哈特曼的击落记录已经达到了三百架,是有史以来的德军之冠,而汉斯马赛的击毁数目也有两百。朝鲜战场印证美军引以为傲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原来在德意志精英面前依旧不是对手啊!他们作为教官,麾下带领的中德飞行员们也日渐成长,战绩越来越好。

思嘉拿起数据报表,看着统计的苏联飞行员那一排,笑了,“可惜这些数据都得保密。不然我的萨沙该再得一枚最高荣誉红星勋章。”

中朝边境安东浪头机场空军驻地,许多外国脸的人都穿着土黄色佩胸章的志愿军棉衣。他们就是“空军外援”。

中国新培养的飞行员们都是眼神极好的小伙子,可不知道为什么起初他们真分不清自己教官的脸,出过对着这位叫那位名字的笑话。

是啊,当德国人和苏联人都穿着志愿军军装后,中国人分不清他们很正常。但炊事班的老兵还是发现,在食堂吃饭的外国飞行员们基本分为两拨人。一群人很喜欢红烧猪蹄膀和熏香肠,另一群则偏爱土豆西红柿炖牛肉。在这每天供应包含两次早餐一次宵夜的五顿饭,但两拨人遇上了也很少坐到一起。政委说,这是因为两国之间打过仗,看着对方还是有点膈应吧。

萨沙今天也饱含着思念给自己的妻子斟酌写信----他确信所有的往来信件都会被苏联内务部及德国盖世太保审查,所以提笔非常小心。“这儿有时会令我想起小时候曾探险的那座山,亲爱的。春天山间一片繁花,风吹来像是柳德米拉嬷嬷抖开的床单毯子。白天训练时我在教练机上能看到远方农民牵着集体化分配的牲畜在辛勤耕种黑土,应该是麦种吧,我能想象到了秋天会掀起丰收的浪涛。亲爱的,我在这儿也吃到了米饭。非常细腻的口感,而除夕那晚的饺子更是令我难忘。它和苏联的饺子吃起来不一样,外表几乎没有区别,但内里是猪肉和大白菜,并不像苏联一样包水果奶油土豆再蘸奶油吃。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包正宗的苏联饺子给你尝。”

“中国人民在除夕那晚的欢庆方式感染了所有苏德飞行员,大家都笑哈哈地一起往机冀贴对联。十二点只听得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真好,不是炮火。把那一切都挡在了边境线外。”

他也提到了苏德两国的飞行员还会在各种地方较劲这事。

“驻地里有一个击落排行榜,苏德两国的飞行员轮流排第一,这很正常。但是哈特曼操着一口中文方言告诉他的学员,统共击落三架根本不算什么出色战绩,在德国空军中,曾经单日击落超过十架的大把。学员们都知道他指的是苏德战争时。搞清楚哈特曼在说什么的苏联飞行员们很不服气但又没法辩驳,因为他的战斗机就是著名的黑郁金香。经历过上次战争的飞行员们都记得他骇人的两百五十架记录,要是他不扯十架抵一架这事在从前被俘时还能少挨揍。亲爱的,我发现中国的士兵们把被俘这事视为绝对耻辱甚至是不可接受的事,当知道哈特曼和我都有被俘的经历后惊讶到了极点,不敢相信我们回归后依旧是国家的飞行员军官。”

写到这萨沙谨慎地停了笔,他其实知道原因。苏联在战争初期也将战俘视作叛徒。相关的270号命令是在他从集中营逃走前夕才废除。那时候德国要求换俘虏,大肆宣扬自己的士兵会接受照顾疗养而几十万苏联俘虏会被严苛审讯……这是某种舆论逼迫。甚至苏联军民一边抗击德军,一边也在紧张等待最高苏维埃的后续指令。而克里姆林宫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是他的妻子在背后指导德国怎么做,她知道太多历史。这场朝鲜战争,双方也会有俘虏吧。

我亲爱的……萨沙在驻地所在的山中摘了一朵兴安杜鹃,把它做成标本,夹在信纸中捎给妻子。她所想改变的那些事,一定都能实现。

萨沙毫不忌讳自己曾被俘的过往,很快包括志愿军司令部在内的中**人就全都知晓这位苏联飞行员榜一英雄居然当过俘虏。而哈特曼就更放飞了,满不在乎地用中文方言和中国学员们大声聊起他“被俘的光荣过往”。

被俘咋还光荣了呢?

但哈特曼的经历又无法反驳,他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在被俘过程中可坚持不懈地和苏联人做斗争要求提高生活待遇,差一点就要被发配去西伯利亚战俘营挖煤了----不过即使那样,没准我也能像苏联亚历山大上校一般传奇地越狱成功!

哗!!大家齐齐看向苏联的飞行员上校,在“他好厉害啊”,和“他完美的英雄形象还是有裂痕”的争论中,更多消息被透露出来,原来在德国集中营,苏联上校和他的妻子一见钟情了?那个姑娘帮助他们越狱成功的?上校的妻子是个中国人啊!她现在还在德国工作?

“亚历山大夫人在德国有军衔,她是万事通,什么都知道。”哈特曼形容她道。

空军基地的同志把这些讯息汇报了上去。

苏联亚历山大上校那位在德国总理府拥有权势和影响力的妻子,北京新华门的外事部门早有耳闻。零碎也收集了一些讯息:出生于1918年的中国,1934年就去了德国,精通德语法语俄语等,据说中国的家和亲戚都在文夕大火中失去。她嫁给苏联军人又和德**官牵扯不清,多年来一直备受希特勒信赖宠爱。

她的资料,负责情报的某位部长也看过。在多年艰苦而残酷的斗争中,累积了丰富阅历经验的他无比敏锐,怎么都觉得这身份资料像是德国刻意做出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