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珠_分节阅读_第42节(1 / 2)

  可是没有,傅至景仍是冷漠的神情,静看了他片刻,轻声反问:“你既然都清楚了,又何必非要见我一面呢?”他上下扫了孟渔一眼,残酷地道,“难不成你想亲耳听我说一句,我与你都是逢场作戏?”

  孟渔像被隔空扇了一记狠辣的耳光,脑袋里都在嗡嗡作响。

  傅至景怎么可以这样羞辱他?

  在将他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在亲手设局送他上断头台后,把他们二十多年来的情意归结成逢场作戏。

  好一个逢场作戏。

  过些那些甜蜜像淬了砒霜般渗透孟渔的五脏六腑,他血泪盈襟,哭着哭着骤然大笑起来,笑声凄厉、响耳,像极了他可笑又可悲的一生。

  傅至景望着又哭又笑的孟渔,不可受控地半抬起脚,又硬生生地扎在原地。

  整个天牢里有那么多看不见的耳目,他绝不可以心软,更不能半途而废,可是孟渔有如实质的悲痛已经化作绵密的针把整个牢房都填满,要站在此处的人与他一同享受万箭穿心的痛苦,要傅至景与他一起红了眼睛。

  孟渔哭够了,笑够了,滔天的欺骗、莫大的辱没由肉体到灵魂摧毁了他,让向来绵软温善的他忍受千锤百炼的苦楚将自己打造成一柄剑,虽然不够锋利,但勉强能自保。

  “傅侍郎,不,我该叫你一声殿下。”他抹掉脆弱的泪水,跌跌撞撞地走上前,抓住了傅至景的衣襟,“你以为我就对你深信不疑吗?你错了,就算没有今时今日,你我也必不会太长久。”

  傅至景瞳孔微凝,定定地注视着近在咫尺的孟渔。

  “当日你利用我给蒋文凌下局,我心里怨你、气你,可我还是去找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孟渔字字泣血,伤人伤己说得决绝,“我只是怕在京都里没有人可以依靠,不得不与你言和罢了。”

  傅至景猛地推开他,他扑棱一下跌坐在稻草堆上,满意地听见对方恼羞成怒道:“你再说一遍。”

  孟渔捧腹大笑,为了挽回最后一点颜面,他自欺欺人说着胡话,“再说一百遍也是一样,绝顶聪明的九殿下也被我耍了,当真是大快人心……”

  不是的,他曾经那么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剖出来给傅至景看他炽热的爱意,是傅至景欺人太甚,把他心切成千千万万块,让他痛苦不堪,恨不得、恨不得早早死在二十多年前,从未来过这比炼狱还煎熬的人间。

  傅至景耳边回荡着孟渔凄婉的笑声,十指紧握成拳,连额侧的青筋都清晰地涌动着。

  什么叫做怕在京都里没有人可以依靠,不得不与他言和?

  胡说八道!全部都是癫狂之下不可信的狂妄之语。

  可孟渔说得那么坚决,仿佛没有一字一句作假,好似就算没有傅至景,他也会找到旁的大树傍依。

  傅至景用力地闭了闭眼,压下心口的狂风骤雨。

  无妨,孟渔如今身处囹圄,怨他恨他是应当的,错乱下胡言乱语也是寻常,等再过几日他联合刘震川把孟渔救出去,孟渔就该知道他的用心良苦,他会把这些年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孟渔。

  也许在很多年前傅至景曾想过为了大业献祭孟渔,但早已今非昔比。

  他想起那个夜晚,孟渔笑着问他“那你呢,你怕死吗”,死有何惧?

  他此刻心中有了答案,人生匆匆几十载,谁都有畏惧的事情。

  傅至景不怕死,但怕孟渔香消薄命。

  他半蹲下身握住孟渔的手,露出藏在袖子里的短刃,从他见到孟渔的第一眼就发现了这柄利器。

  原先白腻的手布满了摩擦生出的小裂痕,甚至有两个指甲因大力扒着木栏喊冤时微微被掀翻一点。

  很疼吧,孟渔。

  傅至景不忍再看,低声问:“你想杀我?”

  孟渔手抖个不停,牙关打颤,“我宁愿我们死在川西。”

  爱是真真切切的,他从不后悔舍命救下傅至景,但如若那时能双双赴死,起码将爱留在了最浓烈真挚的时刻,也不必面对这样多苦不堪言的欺瞒。

  傅至景将短刃塞到他掌心,握紧、再握紧,“我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我等你亲手来取。”

  他这样说着,希望孟渔能借着这股恨撑过去。

  傅至景走了,带走了孟渔的三魂七魄,带走了他的喜怒哀惧,连同他的爱与恨也一并连根拔起。

  龙腾九天,鱼入浅潭,飞龙游鱼不同路,从此山水难相逢。

  作者有话说

  哈特痛痛。

第51章

  除夕近在眼前,不到五日光景。

  举国上下都为欢庆新春欢喜鼓舞地张罗起来了,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衡帝特准开春头三个月减少各地田税以慰民情,而刘翊阳再拿一捷的消息传到京都就更是振奋人心,满朝欢喜。

  在一派喜气洋洋里,张敬的判决也有了着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衡帝将其流放三千里,永世为奴,不得回京,出发的日子选得巧妙,年二十八早,一刻都耽误不得。

  张敬虽是习武之人身强体健,但到底年事已高,如此严厉的判决,还不如一刀杀了他来得痛快。

  傅至景向来知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今身份与从前大不相同,更感受到了羽翼未丰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伴君如虎的左右为难。

  衡帝每日都会召他到光庆殿议事,对他的提携非同寻常,纵是如此,他亦难以揣摩变化莫测的君心。

  张敬和孟渔不同,前者对他有养育之恩,勉强算得上他半个父亲,他不为张敬求情,往深了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弑父”——傅至景不知道衡帝究竟在试探些什么,在如此强烈的压力下,年二十七晚,眼见张敬出发在即,他终是开了口。

  衡帝问他意欲为何,难道不满君王的判决要为张敬开脱?

  傅至景称不敢,晓之以情搬出了孝肃先皇后,请父皇看在亡母的份上轻判张敬,三千里路迢迢,正是风雪大作时,张敬如何能挨得过去,不如等到来年开春再做启程。

  衡帝不答,差大内监带来当日用做认亲的孝肃先皇后遗物,让傅至景对着亡母的梅花金簪面壁反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