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心中多了一个目标愿望12(1 / 2)

周末。

依雪从租住的公寓回家。

辞职之后,依雪和依雪爸爸的关系,似乎有了与过去不一样的改变。

不知道是不是依雪爸爸因为依雪辞职这么大的事,事前都敢不告诉他,让他思考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不知是不是他发现孩子长大了,孩子的事孩子应该自己做主了,使他不再要依雪什么事都听他的了。因此,在家说话从态度到语气都有较过去大的改变。

依雪爸爸现在不再家长作风,对待依雪了。

还有一点,依雪感到不一样。

依雪爸爸现在给依雪说话,语气不再是过去的命令式、家长式、强迫口吻。

依雪爸爸究竟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相应的自我修正、调整意识和能力。

过去对待依雪的包办、武断作风,通过依雪的辞职,肯定在夜深人静时,自己也会反思反思,作为家长,自己处理问题的不足。

可能,大凡在家长眼里孩子长得再大,也是孩子。

但,其实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长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思考、追求和判断,特别是自己的选择。

思维决定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主观意识主导的。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扮演、担当家长的角色,并不是每一个家长与生俱来的能力。

家长需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自身也需要学习。

孩子有其自己的天性,家长需要提升自己的亲子互动能力、交流能力。

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特点,学习儿童心理学,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修养要不断地提高。

对孩子有尊重意识。

家长有尊重孩子的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才会平心静气地与孩子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在自己经验和认知基础上,引导孩子。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的人生最重是孩子自己的,家长引导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

尊重孩子选择,首先要给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事务的权利。

家长的越俎代疱,如果与孩子的心意大相径庭,逆反是迟早的事。

孩子的成长,迟早会有自我定位、自我认同的一天。如果孩子的愿望和选择与家长不一样,家长首先的态度应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依雪爸爸可能也明白了这一点,他现在不再过多干预依雪的选择。

其实,依雪爸爸也许终于还明白了一点,孩子长大成人了,家长想让孩子全听自己的也是不现实的。

之于依雪爸爸现在对依雪的态度,依雪周末回家的次数也多起来。

依雪爸妈家。

一家人围坐餐桌吃饭。

现在吃饭,比较安静。

依雪妈妈只顾着给依雪夹菜,没怎么说话。

依雪也没有怎么说话。

安静地吃饭,这是依雪喜欢的家的吃饭氛围。

过去,吃饭的时间,就是依雪爸爸说话,说教孩子的时间。

现在,安安静静地吃饭,比较舒适。

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有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成长潜移默化受到家长的影响。

依雪的原生家庭因为依雪爸爸的家长作风、包办,让依雪感受到一种压抑。

最终,她“逆反”了爸爸。

那一刻,她突然感到她真正长大了,她自己作主自己。

而那一刻,她也突然不再心理上害怕她爸爸了。

她的心是否在一瞬间打开了。

她像一个大人一样,与她爸爸平等说话。

她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职业、未来的思考。

她再不会顾忌她说出来的话,会不会被她爸爸否定或指责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年龄的长大,更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

不畏他人的看法,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一个人的独立,表现在其思维、认知对自我的选择和追求、梦想,有肯定性的认同。

梦想实现在未来,但梦想起步于当下的现实。

肯定和认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践的信力基石。

现在依雪原生家庭氛围的改善,其实是家庭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心理调整和认知的结果。

“明天去香山,怎么样?”依雪妈妈说。

一家人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依雪妈妈提议去香山。

依雪爸爸说他有资料要看,他就不去了,让依雪妈妈和依雪自己去。 第二天,依雪和妈妈坐地铁,坐有轨电车来到香山公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