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难度的(下)250(2 / 2)

“您对多物理场建模这方面也有研究?”

“谈不上什么研究,我在英国访学的年代还没有这些技术,所以也没学到。”阎忠诚说到这里,把目光投向了徐洋的旁边:

“实际上这还要常浩南同志在之前对涡喷14的设计改进工作中留下的经验,以及完整的笔记,我这段时间也算利用职务之便,经常拿过来看和想,也就逐渐领悟了些更进一步的东西。”

“常博士?”

这倒是有些出乎徐洋的意料之外了。

常浩南的水平她当然是清楚的,但自己有能力是一回事,能教导或者启发别人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往往越是天才的人,越是不擅长这方面。

类似于让乔丹去当教练——

你只要起跳,然后等对手落下去再投篮就可以了。

本来正在神游的常浩南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便下意识地抬起头:

“怎么了?”

“不知道常博士你对这类多物理场的仿真建模计算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虽然现在这个场合有些不够学术,但徐洋还是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想听听对方的思路。

一方面是相互交流,另一方面也有点想要看看两个人谁在这方面更擅长的心态在。

然而常浩南直接摇了摇头:

“具体的想法没有,因为目前的工具实际上只支持二维场的模拟,无论用多么精妙的办法拆分具体问题,都会导致很多变量被忽略,结果的精度也就可想而知,后续还要大量靠实验数据和经验进行调整。”

刚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徐洋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有些失望。

但冥冥中的直觉告诉她,常浩南的话应该还没说完。

果然,停顿了一瞬间之后,后者又继续说道;

“比如通过双曲线来表达流变应力的经典唯象模型,还有将材料参数表达为多项式的高温流变应力模型,都只是纯数学模型,没有考虑金属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微观机制,只考虑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以及应变量等宏观变形参数对于流变应力的影响,因此对于每一种材料,哪怕只是其中一种元素组分发生变化,都要全部重头再来。”

“我在想的是,能否找到一种办法,至少从物理的角度出发,描述同一类材料的热变形行为,以及更进一步地,开发一种新的工具,我是指一种软件,实现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比如对刚刚说到的马氏体不锈钢建立变形-温度-组织演变的耦合分析系统,这样就可以无需拆分,同时研究变形参数对温度场、应变场及微观组织场的影响,对于实际的生产工艺设计和优化明显要更有指导意义。”

“啊这……”

徐洋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思路被别人甩开了。

就好像在那颗影响了物理学的苹果树下面,她还在忙着捡苹果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