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山鹰,两个半月创造的奇迹!475(2 / 2)

就在常浩南开始和张永对接预研前期工作的同时。

几天后,黔省,云马厂。

随着总装车间的大门被缓缓拉开,一辆东风140卡车从厂房内缓缓驶出。

不远处临时搭建起来的观礼台上,刚刚还在眺望的人群顿时掌声雷动,甚至还在旁边放了两挂鞭炮。

搁在20年后,在刚出场的飞机附近放炮绝对是能让安全员血压拉满的操作,不过眼下这功夫倒还没有那么严格。

当然,这么大的阵势,要庆祝的对象肯定不是这辆车龄十几年的第二代老东风,而是它后面挂着的一架体积不大的小飞机。

如果看这架飞机的尾部,其实还能一眼找到比较明显的歼教7特征,但是从前半球看的话,那绝对已经是一架崭新的飞机了。

气泡形的串列双座座舱、带大边条翼的切尖双三角翼、DSI进气道,还有机头部分为了容纳未来可能装上去的雷达而特地增加过尺寸的雷达罩……

自然就是教练9的01号原型机。

总师孙惠中跟在飞机后面,厂房外面的阳光直接照在脸上,让他下意识地稍稍侧过头。

然后便看见了站在旁边列队的车间工人们。

孙惠中几乎是本能地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

距离从京城带着设计和制造方案回来,才两个月多点的时间。

这架飞机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从开铆到总装的整个制造过程。

尽管有大概四分之一的零部件可以和歼教7通用,但也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

“伱们这牵引车挺特殊啊,我看电视上面不都是那种很矮的么……”

观礼台上正中间专程过来观摩的刘书记一边鼓掌一边对旁边站着的贵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海军小声说道。

他完全没有航空领域的工作或者学术背景,但这些天还是专门让秘书找来不少公开发行的杂志恶补了一下相关知识。

此行从筑城专门赶过来自然不是因为刘书记突然对飞机有了兴趣,而是实在没啥办法了。

教练9这个项目虽然对于航空工业来说不算个什么大事,但对于贵航,乃至整个黔省来说重要性绝对难以估量。

90年代末这个大背景下,谁不愿意招商引资呢?

但黔省这个条件,别说外企了,哪怕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也很少会过来投资建厂。

要想让全省人吃饱饭,那就只能依靠这些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军工企业。

所以在其他地方都在争相清退“落后”国企给新投资商腾地方的时候,黔省这边对于贵航这个原本的小透明还是比较重视的。

为了推进这架原型机的总装工作,刘书记甚至亲自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来给云马厂提供一切可能的后勤支持。

而后者也没辜负他的期望,两个半月总装下线不说,还间接给省内创造了不少效益。

现在这架飞机总算下线,他就算不是亲爸,至少也算个干爹,来亲眼看看也是理所当然。

听到这个明显有些外行的问题,旁边的林海军苦笑着解释道:

“咱们条件有限,您说那种牵引车,进口一辆得好几百万美元,等以后有钱了再说吧……”

在歼10的01号原型机首飞之后,贵航虽然已经从十号工程里面获得了一点拨款,但仍然处在穷得已经快要当裤子的状态,自然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也就是赶紧造出两架教练9的原型机上,至于一些细枝末节,那肯定就顾不上了。

“说起来,咱们现在这架飞机,有没有确定下来要买的客户?”

在刘书记朴素的认知中,不管造出什么东西,那肯定都是要卖出去才能有效益。

这个问题要是搁在两个月以前,还是比较让人尴尬的——毕竟这架飞机其实是贵航自筹资金搞得,后来拿到经费也是以十号工程技术验证机的身份。

不过现在,林海军已经可以挺起腰杆回答了:

“有的,会取代原来的歼教7装备航校和训练部队,另外,咱们八一飞行表演队也已经看上了,以后绝对少不了出镜的机会……”

“那就好啊,那就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