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吴广的心病171(2 / 2)

“你亲选两军,明日起在城北强攻甬道,断掉荥阳的辎重供给。其他各军,明日全日不停歇的轮番攻城,不给秦人以喘息之机。”

“喏!”所有将领都拱手应命。

“王上,”田臧在各个军将都离开行宫后,向吴广说:“适才诸将均在,臣没有讲,以免拂逆王上的尊严。不过就如何防范秦师来解荥阳之围,臣认为强攻荥阳可能不一定是最佳之战策。”

吴广抬眼瞟了田臧一下:“依大将军之策,该当如何?”

“王上,臣以为,强攻荥阳以致荥阳危急,荥阳守将必定速报咸阳求救,将会致使关中秦军加速前来,于王上不利。以臣的陋见,应对荥阳围而不攻,精选能战的悍卒,放在敖仓以西,阻截前来的秦师,臣思秦人必定由河水运兵至敖仓西登岸而来。还有,我等应立即拨两军到三军速造数艘大舫。”

“造舫?”吴广有些奇怪,“组一支水师在河水上堵截秦人兵船?”

“王上,几艘大舫如何阻得数以千计的秦人运兵之舟?臣的意思是用大舫载石或草袋,沉于敖仓下鸿沟码头附近,让秦人既无法补充敖仓辎重,也无法从敖仓运出辎重。”田臧说到这儿,已经有了恶狠狠的意味。

“唔……造舫之事,孤准了,汝调派两军去做。至于在敖仓西建营垒用精兵拦截秦师一事,且容孤再考虑考虑。”

“那明日……”

“朝令而暮改,军心必浮。刚刚已令明日继续攻城,自不可更改。”吴广斩钉截铁。

“王上……”

“大将军去安排吧。”吴广起身,拂袖回身下了丹陛绕向了殿后。

田臧愣在殿里片刻,一跺脚退了出去。

“御史大夫不知朕的安排,在朝会上所说的也是肺腑之言,朕不怪。”大朝会散后,胡亥把顿弱、姚贾、陈平等人留下,开门见山的说,“此事涉绝对的秘密,公卿中所知者甚少。李左车是我纵容甚至推动而反秦,使其据两郡之地,为我北御胡虏,东抗真正的反秦者。另客卿陆贾往百越,持朕诏去调回部分秦人,值此山东之乱时,难保任嚣没有异心,所以难度亦颇高,我现在也顾不得百越之事,所以如果任嚣肯奉召,我亦准其称王。”

“在平靖山东的过程中,我为了分化拉拢一些力量,可能还要明里暗里支持一些异姓王。现在这可以说是权宜之计,而一旦天下平靖之后,朕总不能立即食言就把这些异姓王拿掉,所以就需要一些赢姓王把异姓王的封国隔开,再辅之以郡县驻兵,防止异姓王心生反意。在天下平靖之时,我也会立收各王兵权,王国内的军兵直属咸阳,但可根据具体情况临时授予国王率领,事毕交权。如果各王不愿交兵权,那也就莫怪朕不留情面了。如此,御史大夫可释疑否?”

“可这毕竟有违先始皇帝的治政方略。”顿弱的口气软了一些,不过脖子还是梗着。

“先皇父废分封,行郡县制,本意自是为了避免周之覆辙。我不应言父过,然我真心觉得对民而言转折过于突兀。当然,若以先皇父宏图大略,只要能再稳坐江山十载,天下知有王之辈多已垂老乃至故去,则无虞矣。惜乎先皇父恰于民心转化最为关键之时殡天,而朕东巡后又误信赵高之辈蛊惑,激化了民怨而至此,所以朕也只能以此法先平眼前事。”胡亥少年老成一般的叹了口气。

“陛下,咸阳令所言也需警惕,王爵延续,亲化为路人,王国间之争,会给陛下所传三世、四世或六世,带来困扰。”姚贾虽然知道胡亥的异姓王战略,但内心总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也就趁此时机说了出来。

“无妨。”胡亥诡橘的笑着,“典客之虑我早已想到了。只要王国无兵,朕在,自不需担忧,朕若西归,自会遗诏中留有方略与后人。嗯,我也可在山东平靖对各王实封时把方略拿出来公开说,也许更好。”

皇帝这么说了,做臣子的也就无法继续追问下去了,总不能对皇帝说:什么办法,说给我听听,看你的办法是不是顶用?这种质问放在唐、宋、明君权旁落时还可以,放在先秦之时就是找死。

“那些逃卒到该到的地方了?”胡亥转了话题。

“陛下,陈郡、荥阳两地都应得到该得的消息了。”姚贾露出一丝微笑。

“南阳呢?”

“典客史得上卿所传口诏,已经安排了,想必南阳宋留也知道消息了,因为昨夜传来的消息,宋留突然退兵十里,昨日一日未曾攻城。”

“上卿认为,陈胜会如何反应?”胡亥问陈平。

“可能会收缩兵力,以抗陛下雷霆之击。”陈平一拱手,“现在陈郡附近只有张楚军七、八万,臣认为陈胜会将荥阳的二十万人调回。至于南阳宋留则会留在南阳,作为防范关中从武关出兵的屏障。”

陈平笑了笑:“在山东闹不理他也就算了,还要闹到关中来,这一下就算陛下真的是昏君也被惊醒了。只是,陛下在宁秦筑潼关之举,任谁看都不像昏君所为,所以陛下这个昏君有可能扮不下去了。”

“不行不行不行,还要扮下去,要让敌人轻视你才能够成就大事。”胡亥使劲摆着手,“嗯,姚贾,这事儿交给你和王敖,要让山东的反贼和蠢蠢而动的遗族们相信,刑徒军、新潼关种种,都是大臣们自己想出来并力谏而成,刑徒军么,就算在章邯头上,新关就算在陈平头上。现在宫中的六国耳目被清理一空,朝会有大朝会,也有公卿朝议,所以流言说什么就是什么。朕呢,只要你们不来烦我,你们愿意做啥就做啥好了,朕一概允可。”

几个大臣一起乐了起来。

“陛下,少府苍候驾。”禽卑不知何时已经静悄悄的走到丹陛前二十步的位置。

“哦?他有什么事情?”

“少府带着一个木匣,说是陛下让少府制作的东西做好了。”

“啊,对,算盘。让他进来。”

三个大臣都有些疑惑,又有些钦佩,皇帝又想出什么好东西了?皇帝自把赵高和李斯弄出朝堂以来,各种各样的新奇点子一会儿就一个,就连知道皇帝被调包内情的陈平也都时常感觉很惊讶。前几日皇帝又想出一个新式的记账法,把收入账和支出账分开记录,自家夫人一试之下大加赞赏,现在自己府内账目都采用这个记法了。难道这个算盘,就是那天皇帝对皇后说弄个替代算筹的新玩意儿?

张苍进来向皇帝施礼,然后把手上的木匣交给禽卑,转递到御案上,并替皇帝把木匣打开。胡亥一伸手,拿出了一把算盘。

算盘的出现,据说是起自公元前六百年,还有说是由孔圣人的夫人发明的,差不多也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上述两种说法只是传说,真正有记载可考的,则是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而到大规模普及使用已经到宋元时期了。

算盘之前被用得最多的数算方法就是算筹,一直用到宋末。

咱们这位胡亥来自后世,让少府所制的算盘自然是后世样子的,两颗上珠加五颗下珠的结构,共有十三排。

这位小爷拿出算盘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张苍,我不是说了要简单点儿,怎么这还是弄上了云纹刻花之类的,看这木头也不是一般的木头吧?我说以少府的工匠做这么个东西易如反掌,结果还做了这么多天。”

“陛下,”张苍有点儿惶恐:“臣起初交代给他们时是说了陛下要简单朴素的,可工匠们害怕真照陛下要求做出来会担上藐视皇帝的罪名,所以这也只算是稍加装饰,他们原本之意是要用玉来做的。”

胡亥无奈的摇头:“张苍啊,这个东西不是我拿来做摆设的,是日用的东西,我还想在各府中推而广之……你记下,让匠人们照这样子先做一百个,但不要有任何装饰,要快。好了,你先坐下,想必这种数算之事你会有兴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