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颍川侯府的曾经139(2 / 2)

镇国公夫人作为领队,带着人集体前往京城相亲,却没有擅专之意。她让各位姑娘的母亲随行,就算要定下婚事,也要让丈母娘们亲自考察过未来姑爷,再决定要不要嫁女,免得姑娘们将来在婆家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她们的父母会怪到从中牵线搭桥的周太后与镇国公夫妇身上。其他三位姑娘的母亲都欣然答应同行,奇怪的是,周淑仪的母亲马老夫人却不打算跟着去。她推说放心不下丈夫,又不肯让儿媳周马氏出面,所以就把事情托付给了同行的一位四品诰命侄媳妇——后者算是与她来往比较多的夫族女眷,得她重托,简直是受宠若惊。

马氏说起当年出发前周氏族中的闹剧,表情就透着不可思议:“额去看大姐,亲眼见到那淑仪姑太太当着亲友外人的面哭成个泪人儿,吵着闹着要让老娘陪自己进京,马老夫人都不为所动……从前额们只说大姐的后婆婆把闺女宠上了天,定会把人宠坏的,万万没想到,她对亲闺女还有如此铁石心肠的时候……就连他家老太爷,都说自己的旧患早已没有大碍了,家里不缺人侍候,夫人暂时离开几个月也没啥,闺女的亲事要紧,可马老夫人就是不肯松口……”

周淑仪是马老夫人的老来女,出生时母亲都已经四十多岁了,父亲也到了可以做她爷爷的年纪,哥哥们少说比她大了十几岁,个个都视她如珠如宝,有求必应,因此她从小娇纵,从未有过不顺心之事。再加上她辈份高,族里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都要管她叫姑姑,处处敬着她,她傲慢惯了,直到那一回无论如何都无法求得母亲同意陪自己上京,她才收敛了一些脾气。

这四个姑娘去了京城后经历过什么事,马氏就不是很清楚了。她只知道,同去的姑娘之一隔年又随夫婿回到了长安,提起当年旧事,说周淑仪是所有姑娘中才貌最出色的,曾认定颍川侯必定会选中自己为妻,没想到早在她到京城之前,颍川侯就已经跟另一位名门淑女互相看对了眼,还跟御前打了招呼。镇国公夫人带着周家女到了京城后,见过太后,就知道最好的一门亲事已经没戏。不过不打紧,京中还有许多勋贵高官家的子弟,都是不错的婚配对象。很快几位周家女便都有了自己的姻缘。

只有周淑仪,心里似乎对颍川侯有执念似的,坚决不肯接受其他的对象。无奈皇帝下旨为颍川侯赐了婚,彻底断绝了她的希望。周太后本打算给她另找青年才俊的,没想到她转头就盯上了颍川侯的同胞亲弟弟。

曾二老爷比兄长和周淑仪小两岁,不知为何迷恋上了这个本想做自己嫂子的姑娘。他亲自去求母亲与兄长出面,为自己提亲。颍川侯不大高兴,但拗不过弟弟,只好答应了。

周淑仪就这么嫁给了颍川侯的亲弟弟,成为了颍川侯府的二太太。

周太后与镇国公夫人其实都对这门亲事不是很满意,总疑心周淑仪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可皇帝已经赐了婚,她们又能怎么办呢?只得送信回长安告知消息,让周家三房为周淑仪准备嫁妆了。

周淑仪的父亲对女婿人选也不大满意,可马老夫人却很欢喜,曾跟身边的人喜极而泣:“我的女儿总算嫁回京城去了,我总算是得偿夙愿。”

马氏对孙女道:“要不是她自个儿说了,谁知道她一直想把闺女嫁回京城呢?从未听她说起过哩!”

海棠心中只想冷笑。

颍川侯府在五十多年前还是平西侯府,这个名字多熟悉呀。宋育珠本来定下的未婚夫,不就是平西侯世子么?她勾结敌国质子,为情人出卖了未婚夫一家,退婚后报复了家人与情人,诈死远遁,另嫁他人。现在又后悔了?想要把女儿嫁回平西侯府去,续上自己曾经毁掉的人生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