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无奈的海长安232(2 / 2)

可在“病死”之前,常安之父把儿子托付给了好友海西崖,海西崖又在周家的默许下,收养了常安,为他改名换姓,还带去了边城,从此与常氏家族断绝了联络。海长安没有落入家族之手,成为他们攻击他人的工具,而是平平安安地在边城长大了,娶妻生子,生活幸福。

他知道自己是个雷,随时会被常家利用来攻击周家。他清楚自己家族血脉自带的罪孽,并不怨恨周家对自己的戒备,反而很感激,一直以来,周家都对他父子二人足够宽容。因此他自打回了长安,就非常自觉地深居简出,低调行事,力求不让周家人感到碍眼。

只是这么一来,正值壮年的他,便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投置闲散了,未免令人觉得惋惜。

镇国公发话,让他去做长安后卫卫学的射科教习,不但能发挥他在射箭方面的专长,还能让他光明正大地在人前活动。这比当年放他进入卫学读书,意义更加重大。因为这意味着,周家已不再视他为仇敌与威胁了。哪怕常家再找上门来,他也不会再受到周家的猜疑。

海长安心里怎能不感激呢?他只觉得镇国公周老元帅,论德行论为人,都比常氏家族的当家人强一百倍!

而他也想好了,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报镇国公的宽容与好意。

马氏见义子高兴,也同样为他高兴:“老元帅的为人自然是没说的,周家的门风一向正直。他们才不会无缘无故迁怒无辜呢!你和你爹都与当年的事不相干,又不曾沾过那个贵妃的光,反倒是被常家害得很惨。周家怎会因为你们姓常,就觉得你们是仇人呢?真正的仇人还在京里咧!冤有头,债有主。要报仇,也该是冲着正主儿去!”

海长安低头笑笑,又抬头道:“既然要去卫学做事,儿子就该准备起来了。不知我们家在长安后卫可有熟人?儿子当年不是在那边读书的,不认得他们的训导、教授,也不知同僚们是否好相处,学生中是否有刺头,课程又是如何安排的。”

胡氏忙道:“我婶娘娘家的侄儿,就在长安后卫执役,兴许知道些卫学的事。我明儿就去找婶娘,看她能不能帮着打听打听。”

马氏也在回想:“老爷从前也曾去长安后卫帮着盘过账,他们的指挥同知好象是当年指挥使的侄儿还是外甥的,也算是有几分旧交情。待我找人打听打听去,得了信就来告诉你。”说着她又嘱咐胡氏,“到外头寻个好裁缝,替长安好好做几身新衣裳,冬春装都要,还有弓箭也要多打几副,马最好也换一匹。明年年后他就要去上差了,这些行头都要照着长安的规矩重新置办,不能让他在同僚与学生面前丢了脸!”

没有家族支撑的小官养子,架子必须撑起来,才不会被那些出身显贵的将门子弟轻视。尤其海长安又是常家后人,在长安有许多人都清楚他的身世,这不是他顶着一个“海”姓,就能掩饰过去的。

胡氏连忙答应下来。海长安却道:“马就不必了,如今我也用惯了旧的弓箭,换新的未必能适应。衣裳有一套能撑场面的即可,平日里教学,穿旧衣反而行动更方便些,没必要浪费钱。我是去做教习的,只要有真本事,谁还能看轻了我?边军没有那等势利的作风。”

马氏与胡氏却根本不理会他,径自商量着要做什么样的衣裳,找哪家作坊打新弓箭,还要给他的马弄个新马鞍,务必要把海长安打扮得光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