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去女闾整点仙丹吧!265(2 / 2)

“燕、齐之兵固然孱弱。”

“可领兵之将却是我大秦长安君!”

“有我大秦长安君统帅,燕、齐之士亦可为虎狼!”

赵王偃撑起尾羽,显露出赵国最为强硬的一面。

但姚贾的问话却直指赵王偃最为担忧的问题。

同样一群士兵交给不同的将领统帅,背靠不同的国家,战斗力可谓天差地别!

就如韩国士卒在被韩国将领统帅时战斗力不过尔尔,可当韩国士卒作为援军为他国大将指挥时,战斗力却可谓当世强军!

燕、齐二国的单兵素质并不差,若是交给嬴成蟜训练半年,再由嬴成蟜挂帅,与王翦左右合攻,赵国真扛不住!

毕竟李牧对战王翦已经很艰难了。

在廉颇已走、庞煖过世、扈辄战死的现在,仓促间赵王偃很难找到一名有资格对战嬴成蟜的统帅,去率领劣势兵力抵抗来自内黄方向的进攻。

但赵王偃面上却只是轻笑:“长安君?黄口小儿罢了。”

“我大赵悍将何其多也,寡人岂会惧于长安君之名!”

“倒是秦王,果真继续与我大赵鏖战?”

“秦国的粮食,还够吗?”

姚贾鼓噪着秦国强横的武力和充沛的兵员。

但赵王偃却直指秦国面临的窘境。

秦国确实还能组织出大量兵员用以进攻赵国。

但秦国的粮食跟不上了!

燕国虽然允诺会赠粮予秦,可秦燕之间隔着赵国疆域,除非秦国从灵丘一路打到武遂,否则燕国的粮食不可能运给秦军食用。

而今秦国的粮食仅能维持现有兵力一个半月。

算上回程时间,四十天之内秦军必须撤退,否则大军再无粮草可食!

姚贾沉声道:“秋收在即,我大秦仍有女子老弱可收秋粮。”

“秋粮一至,我军粮草无忧。”

“至于明岁之粮,待我大秦攻破赵国之后,赵之粮便是秦之粮!”

赵王偃给郭开使了个眼色。

郭开心领神会,怒声道:“秦国以为可于一岁之内灭我大赵?”

“那便战!”

“请姚大夫即刻回返咸阳禀告秦王,我大赵无惧死战。”

“待到明岁,秦赵唯有一者能存!”

“本相倒是要看看,究竟是秦灭我大赵,还是我大赵灭秦!”

傅抵等将领再次齐呼:“灭秦!”

姚贾昂然而呼:“我大秦长安君一个月灭故韩,四个半月灭故魏。”

“郭相以为我大秦长安君灭赵可需半年乎?”

“只是我大秦此战并非是为与赵开战,故而与赵讲和而已。”

最后一句话一出,姚贾的气势就弱了。

但姚贾也没办法。

毕竟留给秦国的时间不多了!

赵王偃抓住机会,当即开口:“既然秦王有意求和,寡人自无不可。”

“魏王早已承诺将阳晋、乘丘二城赠与我大赵。”

“秦当归还我赵国城郭,否则我大赵必不休战!”

从得到燕国退军战报的那一刻起,赵王偃就知道即便秦赵双方都恨不能今天就灭了对方,但两国都打不动了!

和平已是必然。

下令征兵、决心死战等一系列命令都不过是赵王偃壮出的尾羽。

去讽刺姚贾的出身和过往也不是赵王偃没素质,而同样是为了打击姚贾底气、表明赵王偃不屑和谈、谋求谈判主动权所做的准备工作。

这一切都是为了赵王偃能以最强硬的气势逼迫秦国同意赵王偃提出的和平条约。

而今,赵王偃终于图穷匕见!

姚贾怒而驳斥:“我大秦乃是意欲与赵国和平共处,却非是战败之国。”

“我大秦不可能割让城池以求和平!”

郭开无缝接过战场:“阳晋、乘丘归属大赵,乃是赵、魏之约。”

“秦固然灭魏,然秦却持魏王令接收故魏各城。”

“既然秦国承认魏王之令,便该承认阳晋、乘丘乃是赵土!”

姚贾正声道:“若赵王有意取阳晋,大可发兵去攻。”

“我大秦长安君就在阳晋等着王上!”

邯郸宫之内,群臣争论不休。

赵王偃却不再开口。

赵王偃所要表明的态度和铺垫、决意都已经表达完了,接下来那些细枝末节的谈判工作都是臣子们的事情。

赵王偃只是端坐于高台之上,疲惫而无力的看着大殿外的天空。

好想去女闾整点仙丹啊!

秦王政十四年,嬴政令姚贾出使四国,三年之后,姚贾功成而回,拜为上卿。所以在当下时期,姚贾名声尚不显,官职也只是大夫级别。

PpS:关乎邯郸宫的名称,芝士纠结了很久。邯郸宫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其正式名称,但邯郸宫下的土台可以确定名为龙台,书友们觉得要用龙台来替换掉邯郸宫这个称呼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