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禁卫军(1 / 2)

唐朝的禁卫军又分为“北衙”和“南衙”。北衙禁军由皇帝亲自统御,分为御林军(羽林军)、龙武军、神武军和神策军四军,由于办公机构设置在皇宫之北,名唤“北衙”。而南衙禁军由宰相府管辖,由于宰相们的办公地点在皇宫之南,故而得名“南衙”。南衙分设十六卫,其中左右千牛卫和左右金吾卫便属于其中的四卫。

若看隶属上千牛卫和金吾卫都属于南衙十六卫,分不出高下。那么从长官的官职是否可以得出伯仲呢?唐朝成熟的千牛卫府制度设置的千牛卫官职中,上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各2人,实质上上将军并无人担任,仅有大将军作为最高长官,官位为正三品。正三品的官职在唐朝堪比宰相,因为唐代实行群相制,宰相的门槛相对较低。而金吾卫的长官设置与千牛卫类似,大将军也是正三品,故而无法区分。

既然官职也无法区分,那么从职能分工上能否区分呢?金吾卫司京城巡戒,烽候、道路、水草之宜等,掌车驾出入,先驱后殿,也就是说京城的治安部分职责属于金吾卫,同时在举办大型活动或皇帝出巡之时也司防务,但主要是外围的安保。另外金吾卫还可以领府兵,可以“遥领”天下的军府,特殊时期也可以领兵作战。

而千牛卫的官方职责定义为“掌执御刀宿卫侍从”,但是却不领府兵。简单来说千牛卫就只是皇帝本人的内围贴身卫兵,千牛备身可以在御前位列左右以司护卫,甚至在上朝之时也护卫殿前。可以说是能够接触到皇帝的第一梯队,地位自然不凡。很多王公贵胄将相之后均热衷于任千牛卫的官职。由此可见千牛卫虽然不能领府兵,但是由于可以接触皇帝,所以平时在宫中地位还是要高金吾卫一等的。但是由于唐后期南衙逐渐衰落,千牛卫和金吾卫的地位都难以保证,自然也就不分你我,统统落寞了。而北衙的地位却日益提高,其中“羽林军”就更为大家熟知,为皇家的禁军之光了!

南北衙禁军是驻守长安的关键,北军主要负责长安北侧的皇家禁苑,南军主要负责皇宫南侧以及皇城,总结来说,南军负责“卫城”,而北军负责“卫宫”,事实上南军比北军要重要一些,他负责整个长安城。南衙十六卫中的千牛卫,在诸多卫军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古代,更加需要用军事实力说话。在先秦时期,禁军就已经形成,但是在先秦时期这只军队并不叫禁军,而是被叫为六军,例如《长恨歌》里所提到的“六军”,指的就是当时的禁卫军。

他们是玄宗皇帝最信任的人,后来禁卫军逼迫玄宗皇帝杀掉了他的爱妃,确实很令人感慨。同时,可以看出皇帝信任禁卫军,禁卫军也拥护皇帝。

南衙禁军负责“卫城”,深受历代皇帝的信任,除了保卫皇城安全外,还要对皇宫安全负责,在唐初,南衙禁军的地位是很高的。

南衙禁军主要分为八类,分别是威卫、金吾卫、千牛卫等,又因为这八类禁军又各自分左右,因此共有十六卫,其中有十二卫专门负责皇城的安全,而剩下的四卫专门负责皇宫的安全。

在盛唐时期,南衙禁军的地位也达到了巅峰,但在武则天之后,南衙禁军的势力就在衰落,大不比从前。

“千牛”一词最早是《庄子》中提出来的,有些皇帝就将自己的配刀取名为“千牛刀”。因此千牛卫一词也可以看出,皇帝将这些卫军看作了自己的一把“刀”,希望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又能随自己心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