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人脉82(1 / 2)

“所以呀,长安大学这帮贼子嘴里对咱们极尽鄙视羞辱,其实内心深处不知道有多么羡慕嫉妒我们帝国大学!”

朱雀区警察处的几间监押室,被数十名抓捕而来的大学生塞得满满当当。但这些学生丝毫没有一点“人犯”的意识,反而一个个或躺或卧,热络地聊起闲话来,将平时森严肃杀的监押处搞得像是一个菜市场。

看守监押室的几名警察却并不以为杵,反而是笑呵呵地看着这些大胆的“人犯”吹牛聊天,根本没有像往常那般严令人犯保持必要的安静。

“说得是!我相信,经过咱们帝国大学此次男女同校的试行后,说不定在未来某个时候,会在国内所有大学都开放女禁。届时,我倒要瞧瞧长安大学那帮贼子会再说出什么话语来!”

“嘿嘿,估计呀,他们都会像一条狗儿,围着入校的女生不停的摇尾巴。”

“哈哈”

“哎,话说这警察处的人要将咱们关多久?该不会直接解送大理寺,判咱们一个滋扰治安的罪名?”

“应该不会,又没伤着人。况且,咱们这么多人,要是一下子全都判了,学校的大教长和诸多教谕的面子上可不好看。再等等,明日天亮了,肯定会有人将咱们都领回去。不过,回到学校了,可少不了一番惩戒。”

“怕个甚!咱们好歹也是为了维护帝国大学的荣誉和尊严,相信师长们定然会法外开恩,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会重惩我等。”

“哎,柯蛮子,刚才打架前,我瞧着你跟一位妙龄女子同游夜市,怎生一个情况?”

“”柯广永听到对方叫他蛮子,心下有些着恼,但想到对方的身份和张扬的性格,倒也没敢发火,只是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装作没听到。

“哟,打架还累着你了。睡着了?”

“柯兄刚才可是身手不凡,上场后可是接连撂倒两个人,宛如猛虎下山,赵子龙再世。”同样靠坐在墙边的一名瘦高同学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柯广永,笑着帮他解围道:“这会,想来是在蓄养精神,恢复一下体力。嘿,还别说,打这么一架,此时竟然感到浑身酸痛,也不知道是被长安大学那帮贼子暗算的,还是用力过猛而伤了筋骨。”

“切,你贵为吕宋的小王爷,平日里锦衣玉食,身边还有无数的仆役伺候着,多半没有此番打架斗狠的经历。像我这种自小在军营里长大的孩子,几乎天天都要跟人干仗,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揍过多少人。嗯,当然,也挨过不少别人的揍。刚才那场架打的,算是小场面了!”

“罗兄,你家几乎世代从军,怎么到你这里,却要弃武从文,考入帝国大学,准备将来从政?”

“我家老爷子认为,家中全都是军人的话,武风太甚,杀气太重,所以就让我进入帝国大学就读,学学政治和法律,懂点经济和营生,看能不能在政府体系里混个名堂出来。”

其实,在齐国政治体系当中,文武之间并没有设置严格的界限。军中退役的高级将领和军官也会经内阁任命,充当政府行政官员,而许多海外领地的总督也往往会兼任地方警备总司令,若是战事一起,辖地驻军和被动员的乡兵皆受其统率,暂时承担领兵作战的职责,直至本土派来正式的战区指挥官。

当然,为了避免前宋时期那种文官不知兵而瞎操作的弊端,一般情况下,海外总督只有打不打的决定权,至于如何打,皆由地方驻军将领自为之。

不过,随着跨海电报技术的逐步普及,海外领地的大规模军事调动权和处置权多半要收回中央,经内阁或者皇帝陛下批准后,方能采取具体的军事行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敏感的军权,自然不能轻易地委于他人,而只能皆操于上。

更何况远离本土的海外殖民领地,就更不能将总督在拥有较大自主权的同时,还握有地方军权。

这要是出一个野心勃勃之辈,怕是要搞出风风雨雨来。

“哎,话说你一个吕宋小王爷,怎么想着要来我齐国留学?怎么着,还想要学点东西,回去后做一番学问出来?”罗振铭笑着问道。

“罗兄,你这可就有些笑话我了。”郑少甫自嘲地笑了笑,“我肚里这点货,哪里能做什么学问!要不是凭借着我郑氏宗亲的身份,说不定根本就没资格进入帝国大学堂读书。另外,你们也别这么叫我什么小王爷,就是我爹在吕宋也不过是一个侯爷的爵位,就这还是靠着祖上的恩荫获得的。不满诸位同学,我之所以来汉洲留学,那也是家里人安排的。想着,能在学校里多结识一些交心的朋友,以后在吕宋混不下去了,还能来汉洲承蒙诸位同学的照应,赏我一口饭吃。”

长安大学多“匠人”,帝国大学多“贵人”,除了本土权贵阶层喜欢将子女送入帝国大学就读,以期获得广泛的人脉外,海外诸夏藩属国也喜欢将王室宗亲子弟送来帝国大学镀镀金。

说不定同窗几载的校友或者同学就成为帝国的内阁大臣,或者部堂高官,即使是海外领地的总督,对诸夏藩属国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脉资源,不论是对所在藩属国给予经济上的援助,还是贸易优惠政策的制定,看在昔日同学的份上,打打感情牌,多多少少要稍稍倾斜一点。

以齐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即使是稍微从指头缝里漏一点,也足以让诸夏藩属国吃得幸福满满。

在齐国的遮护下,南洋诸夏藩属国基本上已在各自地盘上站稳了脚跟,并且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随之开始跟在齐国后面进行对外殖民扩张。

像郑氏的吕宋王国,除了跟卫国一起捡漏齐国尚未占领的南太平岛屿外,还与苏禄、顺国以及齐国婆罗洲总督区不断侵蚀和抢占文莱王国和班贾尔素丹王国的领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势力地盘,疯狂掠夺当地的财富和矿产资源。

广南、柬埔寨、暹罗、洛坤、北大年等地区国家和土邦,也在齐国的默许下,诸夏藩属国如秃鹫般纷纷涌入“就食”,或者直接割占一块飞地,或者划定一片势力范围,或者攥取商业利益,大有逐步分食上述国家的趋势。

一些稍有余力的诸夏藩属国甚至还组建了一个个非洲殖民公司,远渡重洋,来到广袤而神秘的非洲大陆,在齐国划定的区域,建立了一块又一块的殖民领地,掠取当地的各类资源。

早在绍宁五年1690年,齐国与南洋诸夏藩属国就已组建了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各国所建立的海军舰队全部交由该司令部统一编组,统一训练和统一作战,并按照各自经济实力的大小,分担联合舰队的军费支出。

到了泰平十九年1723年,齐国趁着召集部分诸夏陆军远征波斯之际,又提出组建陆军联合司令部,将各个藩属国的陆军进行整合,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诸夏联军将统一置于齐国的指挥下,协同作战,共担风险。

这相当于齐国在某种程度上攥取了诸夏藩属国的军队指挥权,变相地将诸夏联军的兵力引为己用,使得齐国可使用的兵力总规模超过十六万之多。若是进行全面战争动员,怕是短时间内便能聚集起四五十万大军,足以对某个大国发起全面进攻。

早在数十年前,齐国与南洋诸夏藩属国之间就建立了统一的关税同盟,形成了经济和军事一体化,再加上各国的诸多经济命脉也被齐国商业资本所渗透和控制,已然将它们牢牢地捆绑在齐国的战车上,然后带着它们碾向一个又一个对手。

另外,齐国皇室与诸夏藩属国王室还频繁地进行联姻,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可以说,诸夏藩属国几乎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外交和经济自主权,成为齐国一群非常听话的“小弟”。

当然,齐国也没有亏待这些“小弟们”,除了将自己部分殖民领地向诸夏开放,让渡一些商业利益外,还带着它们不断开疆扩土,充实国力,从而逐步发展壮大,一个个都过上了相对殷实而和平的小日子。

这个年头,若是没有齐国,我们汉人哪里能在这一片遍地土人的南洋地区立足,更遑论能建国立制,然后骑在那些又懒又笨的土人头上作威作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