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战略侧重点239(2 / 2)

再加上因联合对英作战而与齐国建立了深厚“友谊”的西班牙王国,可以说,地中海西端已被齐国势力所覆盖,对整个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形成致命的威胁。

更不要说,在地中海的东端,奥斯曼帝国与齐国还保持了长达七十年的传统友好关系,几为事实上的盟友,而且还因为拿人手短的原因,默认齐国人攥取了埃及行省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权益,卡住了地中海另一头。

齐英战争期间,齐国海军攻破英军所窃占的马耳他岛,随后将其作为地中海地区一处关键的海军补给点。虽然,战后齐英两国达成和议,但齐国人却并没有撤出这座岛屿,同时也拒绝了医院骑士团重返该岛的请求,堂而皇之地将马耳他岛纳入齐国海外殖民领地。

这座岛屿在英军入侵时,曾遭到重大破坏,不仅医院骑士团的财富被洗劫殆尽,就连岛上的诸多村镇也被穷横而粗蛮的苏格兰高地团士兵祸害了个遍,使得岛上的居民纷纷坐船逃离,奔西西里和教皇领地而去。

待齐国人占据马耳他后,实施过一段严苛的军事管制,不仅禁止岛上居民聚众集会,还限制天主教徒进行礼拜和教堂祈祷等宗教仪式,以防这些夷人里通外国,颠覆齐国人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岛上本来就已然不多的居民再次出现了一波大规模外逃现象,使得整座岛上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居民总数仅剩两千人余人,几为荒僻。

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中部,毗邻意大利,距西西里王国不到一百公里,和突尼斯相距也只有两百八十多公里,是欧非重要的中转站。在军事战略上,该岛素来作为海军基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处,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

为了将这处战略要地控制在手,齐国不仅在岛上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将其打造成地中海地区最为重要的海军基地,还不遗余力地往该岛进行移民活动。齐英战争结束不到两年,便先后有一千八百多来自本土和东方的移民成为岛上的正式居民,大有鹊巢鸠占的架势。

此前,不论是殷洲几个海外总督领地,还是刚刚就藩的陈国,在开拓和移民过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千难万难,人口的增加和实力的积聚也是异常缓慢。

何也?

这完全是政府对各个海外领地的重视程度不一所导致!

不论在皇帝陛下的眼中,还是在内阁政府的宏观规划下,齐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是南洋,是大陆,是印度洋。

殷洲算什么?

陈州又何值一提?

以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是皇帝和内阁重视的地方,那必然是不遗余力地加以开拓和建设。

君不见,琉球群岛、马六甲海峡、锡兰岛、印度、波斯湾、红海、埃及、黔州(今南非),以及大西洋上的邽山群岛(今加纳利群岛)、少华群岛(今佛得角群岛)、西陵群岛(今亚速尔群岛)都获得了海外殖民事务部和移民部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不仅拨出大笔专项资金进行开发建设,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对上述地区进行移民活动。

比如,邽山群岛在齐英战争爆发前,汉人移民总共也不过一千五百余,尚不能完全压制岛上的万余西班牙人和柏柏尔人。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推进,邽山群岛的重要性一下子便凸显出来,遂引来政府和军方的高度重视。

在齐国海军将入侵的英军舰队逐出邽山群岛后,大量的物资和移民被输送至该地,截止到去年底,整个群岛齐国移民人口暴增至九千余人,加上驻守的海陆军官兵家属,总人口更是超过一万人。

至于殷洲,因为距离太远,也没啥经济价值--嗯,好吧,至少还有黄金这类价值比较高的矿产,而且要人口没人口,要市场没市场(相较于环印度洋较为稠密的人口和巨大市场,太平洋东海岸地区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并不怎么受到齐国的特别关注。

在这种情势下,齐国政府自然不可能浪费有限的资金,在殷洲开展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

至于曾经太祖皇帝提及,殷洲大陆乃是帝王之资、天选之地,到了现在,并没有太多人相信。

淘个金矿,弄点皮毛,再砍点树,了不起,开拓出无尽的耕地,那也不至于成为什么所谓的天选之地吧?

殷洲西海岸除了少量的河谷平原能适宜屯殖移民外,全都是高山大岭,连绵的东昆仑山从凛州一直延伸到暄州半岛,南北纵深近五千公里,东西跨越也是数百至上千公里。

殷洲中部倒是有大片平原,也有数条大河穿过,但气候环境也是恶劣的一批,时不时地会有寒潮和大风刮过,而且更糟糕的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中部大平原地区还经常刮龙卷风。

据那些考察的探险队说,殷洲中部地区印第安人也是日子过得苦兮兮的,农业种植也是一塌糊涂,在遭遇各种恶劣天气后,一年到头下来,经常是颗粒无收。

而殷洲东海岸,倒是经过英格兰移民一百余年的拓殖和经营,显得一派欣欣向荣,民丰物帛,居民生活水平还高出英格兰本土不少。

但也仅止于此吧,就以他们的发展水平和英格兰政府的限制政策,前途也是有限得紧。

况且,连拥有工业基础规模的英格兰本土都难挡我齐国一击,那么英属殖民领地的未来潜力就能超过它们的母国?

齐国商船“启月”号在德化港卸货后,便开始装运物资。

其实在摩洛哥也没什么好买的,但考虑到总不能空船返航吧?

那样太浪费运力,也太不经济,况且船只空载也太危险,总得装些东西压舱不是。

于是就只能捏着鼻子随便采购一些当地物产,主要是粮食、磷酸盐、铅、无烟煤、皮革,以及摩洛哥女奴,装了个满满当当,打算运到埃及出售。

埃及现在有一些齐国投资的皮革加工厂、矿石精炼厂,煤炭加工厂等,能做一些矿产的拣选加工。

另外,随着埃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粮食缺口也是越来越大,因而,对来自摩洛哥和地中海其他国家地区的谷物需求量极大。

至于女奴,自然是为了满足齐国各个海外领地的诸多单身汉的需求。

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是有需求的。即使没有需求,齐国人也会竭力地创造需求,一切都能转化成财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