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在大唐实行的鱼鳞图册45(1 / 2)

“贞观二年,冬月十九日,李世民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大典。”

所谓祭天大典,通常是由“天子”主持,体现了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表达为天下苍生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的愿望。

大唐刚历经蝗灾,此时举行祭天大典也有那么几分“罪己”的意思。

蝗灾伊始,向天罪己是懦弱,但如今蝗灾眼看着就要结束,罪己便是战胜者的贺词

百官齐聚南郊,朱元璋发表了一阵激昂慷慨的演讲后,便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分发朱豆。

给百姓分发朱豆自然不是傻乎乎的把朱豆运到官府衙门处,让百姓排队过来领。

这朱豆好歹是粮食,一旦只是这样随意分发,很有可能出现分发不均,甚至有人冒领的情况。

针对如何分发土豆,朱元璋自然也想好了对策——鱼鳞册。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朱元璋时期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

朱元璋要做的,就是把鱼鳞图册搬到大唐来,让举国上下的百姓和土地都能一一对应,随后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土地面积等来分发土豆。

在朱元璋看来,这是一件惠国利民的事情。

所以,在祭天大典上宣布了制作鱼鳞图册的事儿后,朱元璋便安安心心的回到了太极宫中。

坐等第四阶段通过。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鱼鳞图册在举国上下都实现的极其顺利,但有几个地方例外。

陇西、赵郡、博陵、清河……

是的,五姓七望所在的郡望。

绘制鱼鳞图册,说白了就是将每一份土地的归属落实到相对应的百姓头上,这样便会产生一个结果:土地的赋税会变得清晰明了。

对百姓来说是好事儿。

但对豪绅望族来说,却不一定了。

豪绅望族侵占土地几乎在华夏任何一个朝代都屡见不鲜。

五姓七望之辈自然也不例外,五姓七望能在隋唐时期享有那么高的声望,除了把持着学术入仕的权柄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名下的土地。

对皇帝而言,在这个全民文盲的时代,想要治理国家,自然就要倚仗五姓七望所贡献的“知识分子”,这是五姓七望在朝堂上的地位。

而在乡野上,五姓七望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当地的百姓都靠着五姓七望的土地来养活自己,自然对五姓七望之人“推崇备至”。

五姓七望既然占据了这么多的土地,自然是不想让土地的归属变得清晰条理化的。

毕竟,这就意味着五姓七望需要向朝廷缴纳大量的赋税。

于是,在朱元璋派出官吏们丈量土地之后,五姓七望之人百般阻拦,甚至不惜拉拢当地百姓,和前来丈量土地的官吏们对仗。

鱼鳞图册的在举国范围内都得到了执行,独独就是在五姓七望所在的七个郡望处,受到了抵制。

眼见春耕即将来临,鱼鳞图册依旧未能落实,分发土豆的事儿也就贯彻不下去,朱元璋终于怒了。

“给朕绕过五姓七望所在的七个郡望,将朱豆分发下去!从此,严禁朱豆在这七个郡望种植!但凡发现朱豆出现在这七个郡望中的任何一片土地上种植,种植者满门抄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