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年之后395(2 / 2)

但在第一季早稻种完之后,洛千淮于农历四月指点农户们再种第二茬的时候,所有人就极为惊愕,待看到晚稻成熟,亩产量丝毫不输于早稻之时,大家简直将洛千淮当成了神女一般看待,在她面前要多恭敬有多恭敬,连大气都不敢喘。

当然了,相比生长周期长达半年的国产水稻来说,占城稻的口味要差上不少,但因着是温泉水浇灌出来的,带着一种独特的清香,再加上那翻了番儿的产量,哪里还有人会挑捡口味。

前世占城稻是在宋真宗开始在国内普遍推广的,它具有耐旱、生产期短,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满足了大多数人填腹的需求,是以自宋真宗以后,终有宋一朝,再未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与之相对的,原国产水稻打出来的粳米因量少价高口味更佳,渐渐成了上层人专用的稻米。

洛千淮亲自带着人,挑出最饱满的稻穗留种,准备先优化个一两年,再慢慢按照小册子里说的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她一头忙着医馆,一头忙着种水稻,晚上闲了还得写书,被累了个焦头烂额,深觉分身乏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中,洛千淮不仅写完了《本草纲目》,还把《伤寒论》、《金匮要论》、《濒湖脉诀》、《临证指南医案》等前世必背的医书都默了出来,不止是指点燕殊兄妹跟谭非三个弟子,阿舅文溥也看得手不释卷,深觉受益匪浅。

当然,对于自家外甥女委婉地提出,要将第一作者的名字署成他的之时,文溥大感意外,极为坚决地推拒了。

洛千淮也没强求。没有造纸术,写好的书除了教授徒弟以及跟亲朋同道交流之外,再远就传播不出去了,所以眼下除了等,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这么长时间的时间里,她使用系统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也曾经得到过抽奖机会,只可惜,再也没有获得任何配方。

至于原身那个便宜老爹,自从她回长陵邑之后,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提过半句相看嫁人的话,每逢休沐节假日,还会专程带着阿芩来长陵邑看她,顺便送些糕点吃食花布什么的。虽然并不值钱,但洛千淮也都欣然收了,回头走前还会再备些回礼,一来一往的,关系比之前就要缓和得多了。

吃过了饭,外边谭非跟燕殊下了门板,一早儿就守在外面的病患,便已经排队进来看诊了。

霁安堂虽然一直低调,但洛千淮先是治好了周小郎君的沉疴,又于濒死之际救下了丰安侯,更是只用了十服药,便让瘫痪三年的崔九郎君行走如常,尽管后面两例只是在西京权贵之家小范围传播,但她的医术也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因为不差钱,所以洛千淮便跟文溥商量过,不再收取诊费,药价也是一降再降,几乎就收个成本费用,遇到鳏寡孤独还会干脆免单。

所以现在的霁安堂,已经远非一年前能比,每日来看诊的人都会排成长龙,甚至还有人下半夜就过来排队。

洛千淮上午总共看了将近四十位病患,文溥也看了三十多位,外面的长龙却并没见缩短。洛千淮正待让人去发放下午看诊的号码牌,忽见负责在外面分诊的燕殊一脸焦急地冲了进来:“师傅,外面来了一位危重垂死的病患,据说是仁心堂秦郎中治不了,但他跟患者家属推荐了您......”

洛千淮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一把抓起手边的针囊,快步地冲了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