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撬动格局的人必有报应260(2 / 2)

通常情况下,经纪人都会追求长期顶薪的保障。

按照现在的标准,于飞可以和雄鹿签下一份5年800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

但特莱姆建议于飞反其道而行之:“大飞,我们看待合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你需要长期稳定的保障,我们就签长期的大合同。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历史地位的球员,那么最好把合同的影响控制在短期之内。”

于飞最佩服特莱姆的一点就是他可以把“你签短约吧”这句话讲得这么复杂。

“所以呢?”于飞问。

“奥本山乱斗之后,雄鹿四分五裂,伱们今年大概率争夺不了总冠军,但未来几年,你还会在这里打球,如果你的老板是杰里·巴斯,我相信他会打开自己的保险柜拿出所有钱来补强,但科尔参议员?我没有这个信心。”特莱姆说,“签短约,不代表你想尽快摆脱这里,这是给予他们压力的一种方式,你必须让他们感觉有可能失去你,然后他们才会花钱去为你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球队。”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离开热火后的詹姆斯就是这么干的。

但当下还没有人这么干。

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牙齿够不够硬。

这么做会让于飞在短期内面临大量的非议,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他掌控自己的未来。

于飞问:“你想让我签几年?”

“三年。”

“3+1?”

阿恩·特莱姆微微一笑:“2+1。”

“和斯普雷一样?”于飞问。

特莱姆说:“是的,和斯普雷一样,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你为斯普雷争取到了一份大合同,这么做既可以加固这种印象,也可以向外界表明你和斯普雷完全绑定了,也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的舆论导向。”

“好吧,这件事交给你了。”

然后,于飞突然问道:“锐步的人和你说过这件事吗?”

特莱姆戏谑地说:“如果是锐步的人,他们会建议你签1+1的合同,相信我,他们巴不得你现在就离开密尔沃基。”

次日,当特莱姆提出于飞想要一份带球员选项的3年合同时,雄鹿管理层陷入了恐慌。

而于飞则直接去了丹佛参加全明星周末。

这是于飞转会到雄鹿以来以来与球队发生过的最大的分歧。

对雄鹿队来说,用一份大合同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锁定自己的头号资产是每个管理层都会做的事情。

就是一锤子买卖。

一旦签约,球队就能在法律层面上将球员控制在自己手上,至于球队的运作和建设水平如何,就得看管理层的能力和老板的投资意愿了。

第一次复出的乔丹在1996年通过和公牛一年一签的方式逼迫球队维持争冠阵容,这是通过短约决定球队运作方向的最早案例。

但现在,于飞还没能拥有乔丹当时的江湖地位,却已经继承了前人的智慧,选择用短约来剥夺球队的安全感,给予他们一种“如果不搞好球队建设就有可能失去头牌”的危机感。

对球员来说,这是一项创举。

于飞的做法让远在克利夫兰的勒布朗·詹姆斯眼前一亮。

但是,对这些想要撬动格局的人来说,自然会受到保守派和传统势力的排斥。

媒体首先对于飞发难,然后是一大堆匿名的NBA现役从业者和一些已经退休的GM。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当一个人将外界的吹捧当作现实。弗莱·于真的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他无视了基本的规则和行业的运行方式,决定用一种前无古人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球队。他不只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他还是密尔沃基雄鹿队的总裁。”

《纽约时报》开出了第一枪,然后,其他大报也跟上了。

这就是于飞早早预料到的“非议”,他不会把这个当回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看见于飞的遭遇,那些正处于新秀合同的球员无不心惊胆战,就连詹姆斯也收起了“以后朕也签2+1”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2+1还是太极端了,起码搞个3+1啊。

于飞来到丹佛后,一天起码回答了58个关于合同的问题。

他全程保持微笑,并用同一套话术回应了媒体的疑问:“我不关心这个,这是经纪人的工作。”

“你的意思是,你不知情?”

“我知情,但谈判是经纪人的事,我了解的内容和你们差不多。”

于飞来来回回地打太极,没有透露一点有用的信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想法和经纪人完全一致。

随后,于飞去酒店找詹姆斯,却发现他的小兄弟的腿脚并不是很利索。

“布隆,你这是怎么了?”

“前几天受的小伤。”詹姆斯遗憾地说,“我本想在今年参加扣篮大赛,像当初的MJ一样给球迷带来精彩演出,看来今年是不行了。”

“那你全明星赛还打吗?”

“打,我可以坚持一下。”

“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