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旅173(1 / 2)

李木听他如此说微微一笑

“李公子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大明朝即使是得到了高产作物也不会推广的,老百姓该挨饿还是得挨饿”郭济也开口了

“这位将军此话怎讲?”一个书生忍不住问道

“这个土豆大明朝早就有了,也没见饥民少了一个”郭济继续说到

“这怎么可能?我也曾游历天下确实没有发现过这个土豆”李岩忍不住反驳道

“这个土豆原产地在美洲,是西洋人通过航海带到大明朝的,在沿海地区比如福建、江浙、广东、山东都有,只不过是当作奇花异草,被有钱人种在花园里观赏罢了”李木介绍到

“教主何不把这件事向朝廷奏报,我想朝廷必定委以重任,哪怕是侯爵公爵,我想皇帝也不会吝啬赏赐的”一个读书人说到

“哈哈!”姜城哈哈大笑一口酒差点喷出来

“姜庄主!这有何可笑之处?”李岩不解了

“嘿嘿!姜庄主这是想到了过去,他刚刚来里口山时就是这般说词”郭济说到

“我们只不过想能够尽快推广这种作物,朝廷若得此物必然大力推行,那么百姓就能早一点受益了”读书人解释道

“诸位想法是好的,但是这样做在大明却行不通,先不说皇帝大臣会怎么样,在我们自己的控制区,推广这种作物就被百姓无视了,最后还是我们雇佣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从种到收让他们全程参与,而且是在收获后,在田间地头现场做成菜肴试吃之后,才有人愿意种,向你所说的根本行不通,我们现在推广缓慢,如果整个登莱地区都开始种植那么种子就会多了起来,才能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这都需要时间,不是朝廷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李同说到

“原来如此,李大人据此推算推广到全国所需几何?”一个读书人问道

“我们可不止土豆一种高产作物,如果没有一片广大的地域育种培育,是无法短时间内推广到全国的,何况其他地方也不一定愿意推广这些作物,至于原因以后你们慢慢就会知道的”李同说到

此时姜枝已经换了酒杯,为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个高脚杯,然后用玻璃分酒器将红酒倒入杯中

“诸位来品品这红酒,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是经过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有美容养颜、软化血管的功效。诸位长期饮用红酒,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清除自由基,改善皮肤质地,同时能中和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促进消化,不过红酒不宜配海鲜一同食用,”李木趁机介绍到,

众人讨论的实在是太热烈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提到葡萄酒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只不过葡萄酒在当下并未普,也许只有在皇宫贵族中能有幸品尝到”一个读书人说到。

“此言差矣!据我所知北方就有葡萄酒、梨酒、枣酒、马奶酒等。而南方有密酒、树汁酒、椰浆酒等,只不过葡萄酒不常见罢了”李同到

“说到酒我也略知一二,如京师之黄米酒、绍兴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即便是皇宫大内的酒我都喝过,可葡萄酒却没有尝过,不知道教主这酒如何?”李岩问道

“说不如做,诸位来一尝遍知”李木道

轻轻摇晃高脚杯,玻璃杯中的浅玫瑰色液汁,一缕说不准是醇香、果香、清香浓缩而成的葡萄酒特有香气,朴鼻而来沁人肺腑。轻抿一口,酒液如丝绸般滑过舌尖,带来的是宛如细腻丝绸的口感与仿若大自然的呼唤,齿颊留芳,连打嗝、哈欠都韵味余香。

“诸位这葡萄酒是葡萄牙人不远万里为我们运来的,我希望可以加强和葡萄牙人的合作,既然是合作就要互惠互利,葡萄酒作为除了金银之外葡萄牙人为数不多的,拿的出手的商品加入了我们的采购清单中,今后大家就能在我们开设的酒店、酒吧、商铺中品尝到最正宗的美酒”李木说到

相较于葡萄酒这些明人还是更喜欢啤酒,葡萄酒有点酸,其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以及发酵产生的琥珀酸、乳酸和醋酸,是导致口感酸的主要原因,高酸度的葡萄酒品尝起来酸、涩口。给品尝之人留下果实未成熟的印象。

李木打算开酒吧,当然离不开酒,啤酒、白酒、葡萄酒都不能少,还有威士忌和伏特加,李木希望到了北港可以进行招标。

一群人喝的尽兴,看着餐桌上的拍黄瓜、油炸花生米、白糖西红柿、芥末粉丝几个下酒菜李木感觉又回到了后世。

“李大人这个红豆豆也是高产作物吗?”李岩问道

“这一桌子就他不是高产作物,不过它却是最好的下酒菜,而且花生具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还是最好的油料作物,花生出油率在四成左右,对比大豆出油率不足二成,花生的出油率约是大豆的2.5倍,每亩花生产出食用油可替代约5亩大豆的产油量,花生粕还是理想的畜牧精饲料,别问我教主说的”李同说到

“唉!不对!这不是黄瓜吗?这个时节北方不应该有黄瓜才对,而且黄瓜是高产作物吗?小子才疏学浅还请指教”一个读书人疑惑道

“哈哈!黄瓜肯定是高产,就目前来看亩产一两万斤不是问题,这个时节北方确实没有黄瓜,不过我们有反季节蔬菜大棚,一会我带你们去瞧瞧”郭宁道

“诸位大才!不会认为我们天父教只会唱歌跳舞吧?”李明垒感觉好笑于是问道

“岂敢岂敢!”诸位大才诚惶诚恐的答到

“你们来到这里不久,我们天父教的神奇之处还不了解,时间久了就好了”李木赶紧出言化解尴尬

一场辩论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街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早晨,台北新城的人们经纷纷涌向街头,期待着即将上演的欢迎仪式。

突然间,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紧接着,一支身着军校制服的队伍缓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学生们整齐划一地行进着,仿佛一个人在移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