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2 / 2)

坐在温暖舒适的竹椅上,月儿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见月儿望着周围的青山发呆,卢鲲拉着虞瀚东去了另一边。

卢鲲望着月儿的方向,喃喃道:“师姐生病的这段时间,我服侍在旁,有时听她说梦话,经常会叫一个人的名字。”

自从那天去镇上抓药,虞瀚东意外得知月儿曾经落胎的事后,便猜测到其中必然牵扯到感情纠纷。他叹了口气,问道:“哪人是谁?”

卢鲲诧异地看向虞瀚东,反问道:“你似乎知道些什么?”

虞瀚东沉默不语。

“其实你不说我也猜得到。那天见你抓药回来,神色恍惚,你又不说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就猜测必定是药方上面有什么问题。于是我查阅了一些医药典籍,终于发现原来师父开的药方是用来调理落胎女子身体的。最近又听到师姐梦中经常唤别人的名字,将所有事窜连起来,也就能够猜想到师姐应是被人欺骗了感情,并怀了孩子,最后那人不负责任,导致师姐不幸落胎。”

虞瀚东顿时对卢鲲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要知道按虞瀚东的人生阅历能够猜测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一点都不奇怪。而卢鲲现年刚满十七岁,却能够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查得真相,可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那人叫薛旌。日后要是让我在江湖上遇到此人,我必定让他后悔做人。”

听到这话,虞瀚东寒毛直竖,他清楚地感受到来自卢鲲身上的霸气和杀意,似乎预示着这天下将会迎来一番新的光景。

--------------------------------------

随着冬季的到来,预示着这一年即将结束。明年开春,卢鲲和虞瀚东将满十八岁,到时候他俩就得下山独自闯荡江湖了。现在月儿的身体已经完全好转,但当她一想到两个可爱的师弟即将离她远去,心情难免有些失落。

漫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山中最冷的时候到来了。

因天气严寒,信鸽无法通行,卢鲲一早下山去古槐镇的驿站取来自于九熙阁的信件。

到了下午,虞瀚东提议,大家聚在学堂山洞,一边生火炉取暖,一边等卢鲲回来。微生卓和月儿均无异议。

天色渐暗,卢鲲还没有回来,月儿很是焦急,多次站起来去门口探望。虞瀚东虽然也有一点心急,但他对卢鲲还是有相当大的自信的,因为他清楚卢鲲有着非同一般的应付危机的本领。微生卓则神色淡然地看着手中的书卷。

申酉之交,卢鲲赶回清微山,来到了大家聚集的学堂山洞。

月儿顿时喜形于色,她立即为卢鲲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汤。卢鲲将取回的信件交给师父,然后接过师姐端来的浓汤,缓缓喝了起来。月儿又为他拿来了腌制的干肉。

微生卓拆开信件,看了起来。

卢鲲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道:“你们知道我在镇上打听到了什么消息吗?”

月儿和虞瀚东均摇头不知。

“前两个月,郯军经由洛河西边的河段悄悄上岸,偷袭罗国的戴云城,当时领军的可是郯国的上将军钟淮。你们知道吗?这位连灭三个国家的赫赫名将竟然在戴云城被一名初次掌兵的女子给打败了。”

虞瀚东和月儿纷纷露出好奇的神色。

要知道罗国位于章武平原西南方向,与黎国互为友邦。罗国一旦被郯军灭掉,那么黎国的西南门户大开,郯军就可以乘虚而入。

卢鲲擦了擦嘴,对他俩所表现出来的神情很是满意,他接着说道:“钟淮于星夜时分,率九万大军乘船登岸,骤然包围了洛河边上的戴云城,他本想戴云城小,而且自己还是有备而来,拿下此城应不费吹灰之力。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发动攻击的前一天白天,一名女子入住戴云城。到了夜间,钟淮率军围城,那名女子协助城守保卫戴云城。在阻挡了郯军一波攻势后,她竟然率领八百骑兵从北门杀出,直奔钟淮的主帅营帐。郯军猝不及防,以为是罗国的援军到了,顿时全军混乱。钟淮在镇压的时候被一支冷箭射中,差点命殒当场。据说当天逃回去的郯军不足五万人。”

虞瀚东和月儿均啧啧称奇。谁能想到,一位久经沙场的统军将领会被一名女子打败。

月儿惊讶地问道:“这女子是何人?叫什么名字?”

卢鲲傻笑了下,他吐了吐舌头,尴尬地说道:“那帮废物尽给我添油加醋地讲故事,竟然没有告诉我那女子的姓名。”

虞瀚东和月儿顿时都笑了起来。月儿更是嘲笑道:“那你这废物不也是尽给我们讲故事,却不知主角姓名。”

这时,微生卓在一旁插嘴道:“月儿,那女子你认识,你还跟她交过手呢。”

月儿愣了下,随口道:“我认识?怎么可···”她突然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郦若泱!”

微生卓郑重地点了点头,缓缓道:“就在上个月,黎国国主应武安君所请,封郦若泱为豫章公主,率军镇守雎城,防备郯国。”接着他将手中的信件交给了身旁的月儿。

师姐弟三人都感觉不可思议,尤其是卢鲲和虞瀚东,因他俩跟郦若泱都是同龄人,然而她在十七岁的年龄竟然已经成为了坐镇一方的统兵将领,反观自己,至今还未出师。

卢鲲很是失落,早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股兴奋劲了。虞瀚东自然明白他的心情,他天生性子高傲,一直认为自己无论武技还是才学都是最厉害的,现在有人成就比他高,他自然不服气。

微生卓似乎看穿了卢鲲的心思,柔声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既然有人走在你们前面了,你们应当以她为榜样,学习其长处,避免今后少走弯路。”

师姐弟三人异口同声道:“师父教诲,弟子铭记于心。”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