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诸子百家,王业之论224(2 / 2)

儒家荀子进言:“法不可废,然人性本善,导之以礼,化之以德,法为辅助,方为周全。”

李斯亦进而言曰:“韩兄所言甚是。老师所言差矣,法之不存,国将乱矣。昔盛宣公任洛胜以法治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乃法治之功。以法治之,严律束之,方可使上下有序,万众一心,图王业之辉煌”

儒家曾子道:“吾日三省吾身,为君者亦当自省,以仁存心,以礼行事,方能为天下范,成王业之基。”

墨家墨翟,布衣短褐,目光炯炯,急趋而前曰:“汝等皆谬!王业之基,在于兼爱非攻。天下之人,生而平等,当兼相爱,交相利。

国与国之间,无攻伐之战,民与民之间,无争斗之患。兴利除害,扶危济困,人人皆为天下谋福,何愁王业不成?”

道家庄子,逍遥自在,轻抚长须,悠然笑曰:“诸君何苦如此执着?王业者,顺其自然而已。

君无为而民自化,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事而民自富,君无欲而民自朴。不扰民生,不违天道,王业自成,何必劳心费神,强为之谋?”

兵家孙武,英姿飒爽,按剑而言:“王业之兴,兵不可废。善用兵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兵以卫国,善战以拓疆,以武止戈,方可保王业之稳固。”

阴阳家邹衍,神秘莫测,振衣而言:“阴阳五行,变化无穷。王业之兴衰,亦在天时地利人和。顺阴阳之理,应五行之变,方可乘势而起,成就大业。”

纵横家张仪,巧舌如簧,争相而言:“王业之成,在乎谋略外交。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以三寸不烂之舌,动天下之局势,结诸侯之盟好,方能称雄于世。”

杂家吕不韦,博采众长,侃侃而谈:“王业之道,博采诸家之长。仁政以抚民,法治以立序,兼爱以聚心,无为以顺天,兵战以卫疆,阴阳以察势,纵横以谋局,杂而用之,方为万全之策。”

农家许行,质朴敦厚,高声道:“王业之基,在农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耕之事,关乎民生根本。

劝农桑,兴水利,重耕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富足,国家自兴,此为王业之源头。”

小说家虞初,诙谐幽默,笑言:“王业之盛,亦需故事以传扬。以奇闻轶事,讽喻劝诫,使民知善恶,明是非。街巷传颂,人心向之,王业之誉自远播。”

名家公孙龙,言辞犀利,辩曰:“王业之治,名实相符为重。正名定分,使事物之名与其实相符,条理清晰,决策有方,方能令行禁止,政通人和。”

各家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声震殿宇。或慷慨激昂,或沉稳淡定,或言辞激烈,或娓娓道来。殿中气氛紧张,然皆为心中之理想,为王业之大道。

终而王曰:“诸子之言,皆有所长,孤当深思之,择善而从,以图王业之兴。”众皆拜谢,然心中所思,未尝有变,皆欲以己道佐王,成千古之业。

这个争论,看起来是百花齐放,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儒法两家的辩论,毕竟这两家才是天下各国盛行的学派,自然有其优势的地方。

讨论完毕后,萧轲环视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诸位前辈所言,实难选择,既然如此,诸位不妨将各自的理念书写下来,交于孤,孤会仔细斟酌。”

诸子纷纷响应,退至各自席位,提笔疾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