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2)

  “哪里种蔬菜?不都成了产业园了吗?”对方道。大人们再看向有些萧条的校园,一同沉默。李勤芳率先打破这不适,“地还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人,现在一个镇小就这么点孩子,三年级后还得转到城区读书。再过几年,咱们丰华镇就只剩下老弱病残了,有房租吃倒还好,没这份收入可就惨了。”

  每次话题转向这儿,严华就知道自己免不了要为本镇严峻的人口问题负点责:她已五十五,离异未育。按照近数十年的生育趋势,她严华要是个老实本分听安排的,最少会生一个孩子。孩子再赶上二三胎政策,起码添丁进口三四个人……个个都有这觉悟,镇小今日何止仅有六十个欣怡子轩?连李勤芳的烤肠生意还能再红火二十年。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闭嘴不语,严华继续抬头看风筝,身体继续向大门贴近几步,以从物理意义上拉开和这群人的距离。

  话题还在继续,不就是生孩子吗?谁张嘴不会每天生几个?老吴又说其实现在政策放宽了,有些地方女孩子自己生自己养孩子,上户口也方便。

  听了这话的李勤芳脸蛋立即又鼓噪起来,“那怎么行?孩子一出生没爹?再说了,没爹怎么生孩子?”

  “你不看抖音吧?那上面好些女孩买精子生呢,还有去国外买。”一个家长接茬。

  “国外买?生的还不是老外的孩子?种都不一样了。”李勤芳很有民族觉悟地道。

  几人叽叽喳喳了会儿,公说公话,婆说公理,老吴冷不丁开口,“现在缺什么?缺孩子!你管谁的种?只要别生个乌漆嘛黑的就行,上了中国户口就是中国孩子。以后人口红利只要还能维持,咱们的退休金就有保障。”

  人口问题又转移到退休养老保障上,李勤芳向来看不惯镇小的几位老师,“成天也就管这么点孩子,工资还那么高。”

  “退休的工资更高,都一万多块了。”家长道。

  “嗐,谁叫我们都没赶上那个时候,早知道也好好念书考个师专当老师。”李勤芳扯下抹布用力掸裤子上的灰尘,边掸还边瞥严华,“不过念得好也没用,得有那个命去考。”

  物理距离也没能避开战火,严华冷冷回李勤芳一个白眼,“说什么都没用,还没多卖一根烤肠来得实在。”这就有□□味了。其实李勤芳的丈夫从几年起说什么也不愿再卖烤肠,而是要赶热闹开香锅店,创业未半赶上口罩,人没崩殂,事业黄了还倒欠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