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东北仙家146(1 / 2)

许多人对党项族这个名称可能会很陌生。

如果说起它其他名字,兴许大伙会恍然大悟。

羌族、西夏两个名字,想必许多人都听闻过。

没错,羌族正是党项族的前身。

西夏则是党项族后来建立的王国。

党项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

羌族的主干发源于“赐支”或“析支”,即今青海那边的东南部黄河一带。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

此时的党项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来自鲜卑族的拓跋氏最强。

唐朝时,经过隋文帝和武则天时期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

唐朝廷多在党项聚集地设羁縻州管理。

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皇传檄全国勤王。

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

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绥、宥、静等五州之地,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进入“五代十国”后,党项虽名义上先后依附于后梁、后唐,受其封号,朝贡不绝,实际上已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后唐长兴四年,后唐明宗李嗣源一直暗地里觊觎夏州。

因此,与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面和心不和。

从而,给了契丹有机可乘。

于是,契丹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洪古,率骑兵五万,连续对党项展开攻势。

契丹铁骑,攻无不克。

短短一月有余的时间,耶律洪古就连破数城,逼近党项核心的夏州。

夏州的城垣本是赫连勃勃所筑,坚如铁石,凿不能入,再加上夏州诸多萨满、汉传佛教的和尚、藏传佛教的喇嘛出面,迫使契丹铁骑僵持住。

夏州城外,契丹军营。

此时皇太弟耶律洪古,正在与左威卫上将军耶律察割等一众将士,诸多萨满教祭司、儒教先生、佛教和尚商议破城之事。

耶律洪古端坐在案前,蹙眉道:“我等被阻十余日不得破城,若是再僵持下去,军中粮草耗尽如何是好?”

耶律察割无奈道:“夏州城虽然坚硬如铁,但并非最难解之事,这党项军中有诸多高人,尤其是那上师达玛、萨满教火神大祭司赫哲,虽然不对我等凡人出手,但施展大法迷离,使得我军无法展开进攻,着实令人感到无奈也。”

“是啊。”

“上师达玛和萨满教火神大祭司赫哲,实在太厉害了。”

“我军中祭司、大师与诸多先生,根本无法破他俩施展的法术。”

一群将士在那边叹息着。

七八个萨满祭司、三四个和尚与几個儒教先生纷纷对视,似乎决定了什么。

一名萨满祭司忽然站起身道:“元帅,老朽有一法可破之。”

耶律洪古与耶律察割等将士急忙朝此人望去。

“敢问腾力祭司,有何方法破达玛与赫哲施展的漫天迷离之妖法?”耶律洪古一脸恭敬问道。

耶律洪古生性残暴,为人十分的鲁莽。

他能够对这位腾力祭司如此恭敬,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位萨满祭司修为实在不简单。

的确,腾力祭司非普通人,他乃是契丹萨满教少有的教主境后期之人,被称作契丹后三主之下第一人。

腾力祭司缓言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等破不了达玛与赫哲的法术不假,但如果我等将这两人诛杀了呢?”

耶律察割有些无语,你们连别人法术都破不了,还想将人家杀了?

耶律洪古也是这么想的。

或者说,在场一众契丹将领全都是这么想的。

“腾力祭司言之有理。”人群中又站出一老僧,他微笑着说道:“这达玛和赫哲修为无比高超,似乎想要将他俩诛杀,无比的困难,然,我等在此有十数位道友,若是联合起来,其实也并非没有机会。”

耶律洪古眼前一亮道:“一诺大师,此言当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