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一切尽在更新里207(2 / 2)

吕夷简的笑容凝固了,烦恼地皱起眉头:“他们就不能消停消停?”

十三哥儿不是别人,正是吕蒙正的幼子吕知简,本来大家关系近归近,却也不至于过多关心,偏偏吕蒙正不仅是吕夷简的亲叔叔,还是官场上的大恩人,二十年前,真宗泰山封禅后,经过洛阳,去了吕蒙正的家,问这位宰相:“卿诸子孰可用?”吕蒙正回答:“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吕夷简从此被真宗垂注……

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侄子,确实是吕蒙正有识人之明,吕夷简也牢牢记得这份恩情。

那几个在吕蒙正口中不足任用的儿子,如今都有恩赏官职,在京中享福,而这群儿子……是真的不足用!

若不是吕氏越来越家大业大,不然单就吕蒙正这一脉,必定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吕夷简看在眼中,一方面严厉督促自己的子嗣,绝不能重蹈覆辙,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许多事情能压就压。

可那边依旧是麻烦不断,如今可是他进位宰相的关键时刻,吕家绝不能出丑闻,吕夷简想到自己当年的安排,沉声道:“岳封该动一动了。”

吕程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有些事情,江湖子出面其实更方便解决,但在调用忠义社上,他不敢贸然为之,此时得了相公的话,才领命道:“是!”

吕夷简抚须:“去年的案子太多了,如何能反应出我国朝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气象?该稳一稳!该稳一稳啊!”

……

“我对不住仕林!”

就在某位相公希望京师安稳之际,赵祯则为宰执们的固执感到不满。

他不明白,科举本就是为国朝选拔人才,而选拔出来的人才,由于没有施政经验,才要逐步升官。

但现在,有一位三元魁首,早早在开封府衙内协助甚至主导了数场大案,要功名有功名,要功绩有功绩,让这位的授官与以前的状元不同,有什么不对?

什么叫破格提拔?这是对方应得的!

赵祯本来担心大娘娘会制止,可这回大娘娘完全没有拦他,反倒是臣子不愿,偏偏最终,自己也没能贯彻自己的意愿……

“唉!”

赵祯又叹了口气,刚刚起身,就见张茂则迈着极轻的步伐走了进来,上前几步问道:“狄卿如何说的?”

“官家!”

张茂则赶忙行礼,他其实不愿意去,在这拟定今科进士官职的敏感时刻,自己这位内官去外朝臣子的家中,绝对是有害无利,可官家的意思又不得不传达,所以只停留在门外,传了几句话。

他还有些担心对方的回应,毕竟这种事无论怎么答,似乎都会让官家添堵,谁料对方的回应,实在巧妙至极,双手奉上了犹有墨香的书稿:“这是狄三元所写的《苏无名传》第五卷初稿,敬奉官家御览。”

赵祯怔住。

自己堂堂天子,没能给这位破了要案,救下亲母的三元魁首,安排一个稍好些的官职,对方不仅没有丝毫抱怨,居然还更新了!

反应过来后,赵祯脸红了红,手却不慢,飞快地接过书稿,心情突然好了起来。

说实话,这本《苏无名传》固然立意极高,能让晏殊都加以称赞,但终究是话本传奇,身为三元魁首,如果后面再也不写了,那无人会指责,士林反倒还要称赞他专于正途。

赵祯却很不愿意。

所以安排秘书省著作郎一职,也有几分私心,著作著作嘛,不著作官家可要催了哦!

现在可好,官职泡汤了,却还有书看,简直是峰回路转的意外之喜。

而第五卷的故事里,苏无名随着破案的声名越来越大,也被吐蕃谍细盯上,双方展开一场场新的较量,同时这位狄仁杰的弟子,在朝堂上的升迁,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那时正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明争暗斗的时期,各个派系的较量,看似在案件里只是展现一鳞片爪,细细品味,却着实精彩纷呈……

赵祯看着看着,很快沉浸了进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