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福妾(清穿)_分节阅读_第107节(1 / 2)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想出声解释一二,谁知太子爷就好似知道他肚子里在打什么算盘一般,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问道:“巡抚大人,朝廷屡次下旨免除灶户的杂役摊派,不知您和您底下的州县官员免了没有?”

  扬州巡抚浑身一僵,讪笑着扯着自己身上那补丁补得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衣裳退了回去。

  太子爷非要他们下去煎盐,各官员是有苦说不出,但又不能抗命,人家是太子爷,他们能怎么办,他们这会儿算是看出来了,太子爷和他们不是同一条心的!

  最可恶的当属李煦和曹寅这俩狗腿子,竟然还夸太子爷为民请命义薄云天,大清有他这样的储君,是天下子民的福分。

  说完,还带头踩进了盐池里,和颜悦色地让那些贱民教他怎么淋卤,一副清官好官的模样。矮得好似窝头的盐课司大使一张方脸上青红交加,怨恨的目光凝视着笨拙地挥舞着锄头的曹寅,曹寅生得高大又容姿秀美,粗布衣裳也被他穿得好似绫罗绸缎,别有凤仪,他下颌留了修剪精致的美髯,在风中飘荡,竟然还有一些魏晋隐士之风在身上。

  盐课司大使在心中大呸特呸,气得手都抖了:我们中间出了个叛徒!!!

  胤禛见那些官员竟然踌躇不前,大有不把太子爷的话放在眼里的样子,他冷冷地环顾他们一周,挽起袖子道:“二哥,我也去尝尝这民间疾苦!”

  五爷本来在瞧热闹,被老四说着话踩了一脚赶紧也表明:“二哥,我也去!”

  两个阿哥都要进灶房,这些官员哪里敢就在外头享清闲,于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们有的一进门就被热浪掀了个跟头,有的被里头的气味一熏,当场就呕吐出来。

  刘芦根算听明白了,这都是群官老爷啊!不知怎的,他们竟然被拉过来干这等粗活,瞧着不情不愿,可被那年轻人压着,又只能硬着头皮上来做活。他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瑟缩害怕,但也升腾出一丝快意。

  叫十指不沾阳春水、五谷都认不全的老爷们来尝尝灶户的滋味,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损招,对这些官老爷是损,但刘芦根打心眼里觉着就应该这么干。

  进了刘芦根灶房的是个什么官,他也不认得,但看那官员肚子挺得老高、脸上手上都是细皮嫩肉,比他媳妇还白,就知道这人官小不了。

  盐课司大使惨白着一张脸,望着眼前三五个灶锅无从下手,远处还有个贱民偷偷摸摸盯着他看,要是往常这等贱民敢这样看他,他早就下令把这人抓起来剜掉眼睛才解气!

  但如今他只有粗声粗气地叫那贱民过来:“这要怎么煮!赶紧过来教本官!”

  刘芦根小心翼翼走上前两步,抖着嗓子给盐课司大使说明煎盐的流程。比如先要用石莲子投入卤水,去检验卤水的浓度合不合适,石莲子要浮在水面上才是成卤,才能入锅。

  盐课司大使笨拙地将卤水煮沸,又要添芦草又要看着锅子,手忙脚乱,而且这卤水蒸发干了,立刻就要添,一锅盐竟然要熬三个时辰!盐课司大使虽然日日在盐场,但他一般都躺在衙门里收钱,活自然是底下的人在干,哪里用得着真的过来?所以他压根不知道一锅盐要煎多久,也不知道这三个时辰连去撒泡尿的时间都没有,要眼不错地盯着,不然少一分火候、多一分火候,没及时添卤水,这锅盐都能毁。

  幸好这盐课司大使个头矮,没想到在灶房里还成了优势,他不用弯腰,所以做起来还算顺畅,就是这里头实在太热,没一会儿他身上就已经湿透了,粗糙的衣裳黏在身上,倍感难受。

  但太子爷发话,他们都得煎出一桶盐来才准出来,还让亲兵在门口盯着他们,不准他们使唤灶丁帮忙,什么都要亲力亲为。

  干没两个时辰,就热晕了两个官员,胤礽早就备好了太医,针灸扎两下,喝一碗绿豆汤,继续送进去煎盐。还说:“若是真的灶丁,都得挨鞭子,念在你们都是朝廷命官,孤就优容些吧。”

  说着,还悠悠叹了口气。

  那个被热晕的就是扬州巡抚,他刚转醒酒听见太子爷这句叹息,喝着绿豆汤差点都哭了出来。

  程婉蕴在太子爷身后探出小脑袋,看着那长得好似个白汤圆的扬州巡抚被热成了红通通的生肉丸子,还坐在那像个小孩子似的抽泣,都觉得好笑。

  这损招就是出自她手啊,那天听完鲍至道的一番话,太子爷愣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煎饼煎了一晚上,早上盯着黑眼圈起来,他想整治官员,但太子妃信中所写的那句“兵锋在即,□□为要”又像锁链一般锁住了他的手脚,其实他也知道,这肯定也是皇阿玛的想法,他来扬州是要银子的,而不是得罪人的。

  但又不甘心这样装聋作哑,所以程婉蕴见太子爷这模样,就想起了后世的忆苦思甜教育,什么重走长征路啦,什么吃红薯饭、咸菜啦,后世各式各样基地教育办得如火如荼,讲历史故事、感受历史文化,对于“不忘初心”的确是有一些效果的。

  于是她眼珠子一转,对太子爷道:“不如,让各层官员都去煎一日盐?至少能唤醒一点良知吧。”

  不动扬州盐运为要的体制,不更替惩治官员,也不动摇盐商地位,这法子对完全黑了心的官员没用,但对还想做点事实,还有点良心的官吏却是重重的一下棒喝。

  哪怕只有一两个官员洗心革面,也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而且这个做法不会让康熙反感,相反,康熙自己是最喜欢搞这种体验民间疾苦的活动的,每年都要带大小儿子去御田插秧耕种几天,然后秋收的时候还要去收菜割麦子,虽然只是割一两分田地,但还弄得挺真实。

  而且煎完盐以后,程婉蕴还给太子爷又支个损招,等他们了了这里的事情以后,恐怕又是一个晴天霹雳。程婉蕴想到这儿,差点笑出来,赶紧捂住嘴低下了头。

  直到深夜,官员们陆续交上来十几桶盐,胤礽才高抬贵手放过了他们。这时,有的官员脚已经被草鞋磨破了皮,又不慎被盐浸到伤口,真是疼得直跳脚。有的出来都要家丁搀扶,弯了一天的腰,根本就抬不起来了,坐在地上直喘气儿。

  胤礽这时换上了笑脸,亲手搀起了各位官员,正色道:“各位大人辛苦了,孤预备了一座席面犒劳各位,望各位大人赏脸。这身衣裳虽然粗,但道理也是这样的,希望今日之事都请大人们铭记在心,不要忘了百姓之苦,方才是我大清之栋梁。盐务之重,各位都心知肚明,但沿海灶户逃匿多少,大人们也知道。刘庄盐场还有两万灶户,但白驹盐场只剩五千户,这里头是什么原因,各位大人应该也清楚,有的盐课司到底还有些良心,有的盐课司却已经丧尽天良,希望各位经了今日这一遭,能明白体恤百姓、爱护百姓的道理。生财有道,各位也要留清白在人间啊?”

  这话说得不祥……官吏们低头诺诺称是。

  “对了,回头每人写一篇‘以煎盐之苦谈盐场灶户革新之见’的策论给孤,不要找师爷捉笔,孤会把你们以前写的折子都找出来,回头一一核准笔迹和行文习惯,而且这些策论孤都要上呈皇阿玛一观,选出好的抄印邸报发往各省衙门的,所以希望各位不要糊弄孤。”胤礽笑眯眯说完,就见扬州巡抚下巴都要掉了。

  有的官员细细思量,有的皱起眉头,但胤礽都不在乎。

  他们必须得写,而写出来以后就得做,都印上邸报了,这可是他们自己写的,又不是他逼他们做的,难不成还想抵赖?

  他回头瞧了一眼阿婉,不由一笑。

  再一次感叹:可惜阿婉不是男子,这样敏捷之思,大多男儿都不及。

  扬州上下官吏拖着疲惫的身躯,拎着自己辛辛苦苦煎的盐回了家——是的,太子爷让他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了家,扬州巡抚的家丁瞧见自家主子拿回来一桶青灰的劣质粗盐都瞪大了眼,大人是不是疯了,怎么弄回来这种厨房狗都不吃的盐?然后就被扬州巡抚狠狠剜了一眼:“狗奴才,看什么呢!”

  家丁连忙低头。

  扬州巡抚爱惜地摸了把自己中暑三次才煎出来的粗盐,心里真不知什么滋味。这盐他是舍不得吃了,拿个上好的哥窑罐子装起来吧,这都是他的血汗啊!叫下头的人给他将粗盐密封好,摆在他书桌边的地上,他便对着这大盐罐子咬着笔杆冥思苦想了起来。

  太子爷布置的这个策论题目,他因为经了这一日的折磨反倒思如泉涌了起来。

  首先,这杂役必须得免!其次,这灶房盖那么矮干什么,也就盐课司大使那矮冬瓜能直着腰站进去,就不能盖高点么,而且还不通风,这灶房得改!还有那什么,灶户的粮食报酬该日结!扬州巡抚这才知道他辛辛苦苦干了一整日,竟然半石米都没挣到,甚至要等下个月才能结上个月的钱,这简直岂有此理。

  扬州巡抚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反正写出来又不都是他的事,他不怕。

  太子爷这料理完这群官吏,心情总算好了,回了园子,忽然想起来什么,又将康熙的信拿出来揣摩了一下。皇阿玛也不知怎么了,忽然给他写了一封肉麻兮兮的信,先是说起弘晳在上书房的遭遇,把弘晳夸得天上地下独一份的好,这事他已经在太子妃的信里知道了,所以再看一遍的时候就没那么生气了。

  老十四的确被宠得太过,皇阿玛这回整治他整治得对,否则以后还不知要闹出多大乱子呢。

  幸好旺财是个好的,胤礽在心里直点头,想着回去要让阿婉好好给它煮点骨头补一补才行,在胤礽心里,旺财和咪咪早就不是普通的宠物了,是孩子们的玩伴,也是家人。

  然后康熙又写了他小时候的各种糗事,写得胤礽满脸通红——怎么皇阿玛记得这么清楚?他根本就不记得有这些事了!还有他三岁在龙椅上睡着尿裤子的事,他看到那几个字不仅脚趾扣地,还想把信上的字都给抠了。

  最后说让他料理完扬州的事情,四月就提前回来,说毓庆宫的院子已经扩建完毕,他回来正好能住上,杭州不必去了,他之前料理水师的事情算是无心插柳,几个水师提督出击追剿海寇,顺道发现逃到海上海岛上的白莲教余孽,一气杀了数百人,击沉船只五十多艘,大胜而归!

  胤礽闹不明白皇阿玛这么着急叫他回去做什么,将太子妃的信拿出来比较,也没发现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但皇阿玛在信里最后却写道:“端午将近,保成回家来与朕团圆,共度佳节吧。”

  这是……特意叫他回去吃粽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