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实验(三更)90(2 / 2)

  长期寄存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烧杯,加热仪器酒精灯、喷灯,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

  刘继军看着面对化学仪器格外专注的顾知朝,微微有些失神。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这会站在试验台前面收拾化学仪器的顾知朝,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气质。

  那种感觉他说不上来,但却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呼吸,生怕打扰到了他。

  顾知朝将所有仪器清理干净,微微叹了口气。

  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肉联厂的制药车间开不下去了。

  这里很多容器的精度都不准,这对于做研究型实验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不过这也不能怪刘继军,不要说七十年代,就是放在八十年代,国营企业工厂生产出来的容器都是这样,他们才不会管使用这些容器会遭多大的罪,实验过程会发生什么样的偏差。

  想要买正规的容器,就只能买进口的,只是如今全国外汇都紧张,安县这么一个小小的肉联厂申请不到外汇经费的。

  顾知朝眼下也只能认命,挽起袖子准备做几个小实验,将容器全部都检查了一遍,将不合用的都挑选出来。

  做这种基础实验,让顾知朝忍不住回想起了大学时候的光景。

  彼时,顾知朝成绩优异,被导师看中直接带入了实验室之中,成了项目组的一员。

  外人看来十分风光,大学期间就能跟着导师加入项目组,但是只有顾知朝知道进入实验室之后有多辛苦。

  彼时实验室中清一色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博士生,只有顾知朝一个大学生。

  顾知朝才刚接触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当然比不上学长学姐们,自然而然就成了实验室金字塔的最底层。

  查阅资料、调试仪器等等这些最辛苦的活计往往都是落在顾知朝身上。

  人家大学青春美好,顾知朝每天奔波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连回宿舍好好睡一觉都成了奢侈。

  当然,这段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顾知朝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面他独立进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现在顾知朝看的脑海中那么杂七杂八的论文,有一大半都是那个时间段看过的,这些知识都是顾知朝如今宝贵的财富。

  顾知朝很快就将容器挑选了出来。

  原本顾知朝以为,是要将不合格的挑选出来,但是最终他只挑了几个合格的,剩下绝大多数都是不合格产品。

  “连砝码都平。”

  顾知朝心情沉重,他原本还想着在这个时代重新建立研究室,但是现在看来,这条道路非常艰难啊。

  眼下才77年,别说进口仪器了,就是换个国产品牌仪器都难。

  因为国内研究停滞了近十年,生产仪器的工厂很少,全国可能就只有这么一家工厂,生产的东西基本都是一个水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