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学校(三更)112(2 / 2)

  周老头握着顾知朝的手晃了晃,眯着一只眼凑近看了看,认清了顾知朝的长相,笑着夸赞。

  在校门口寒暄了一番,周老头也知道他们有正事,没有打扰,很快让他们进入学校了。

  学校的布局很简单,进门就是一个水泥地操场,操场旁边有一个木头架子打造的布告栏。

  操场后面有三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有五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在四十人左右。

  整个高中学生加起来也不过才六百余人。

  整个县城包括周围十里八乡,就只有这六百多名高中生,足以看出这个时代教育水平的落后程度了。

  教学楼旁边有一座单独的平房,这是老师的办公室。

  再往后就是学生宿舍和教职工的家属楼了。

  学校除了那一块水泥地操场,其他的地方都是黄土路,这里也没有排水设施,每到下雨天,路上都会坑坑洼洼,挤满了泥沙和污水。

  好在学校地势比较高,雨水不会堆积,不会将学校给淹了。

  虽然环境很简陋,但是看得出来,学校的学生们都还是挺高兴的,身上充满着少年人的朝气。

  因为没有考试,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是老师自主安排的,准确的说学校有什么老师,就会有什么课程。

  老师们也不像是后世应试填鸭教育那样,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们能力的培养。

  比如,郑怡学的是数学专业,她不止会教授课本知识,还会结合内容比如高低差、平面图等,带着学生们到校外去搞测量、绘图,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又比如,学校有一位农机专业的老师,他就会带同学们到水稻田里面上课,教会他们种植水稻杂交等知识。

  这个时代的高中生,他们的考试水平或许比不过后世的学生,但是在动手实践能力上那绝对是远超的。

  顾知朝听着郑怡给他介绍学校的情况,心中诧异。

  这高中的读书氛围可比镇上初中好多了。

  镇上的初中,学校里面小混混比较多,平常想不上课就不上课,老师根本没什么地位,甚至老师还要怕被同学打。

  当然了,学校里面也还是有想要读书的同学,只是论起学校氛围,那绝对比不上这里的。

  学校有早读课,学生们有的在教室里面早读,有的在走廊上,有的在操场上。

  没有老师在一旁监督,但是看他们那样也知道,他们是自主学习的。

  顾知朝路过,听到他们背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古文,有诗歌,有政治问答,甚至还有数理化的公式、定理。

  郑怡带着顾知朝在学校逛了一圈,了解了学校的大致情况,便带着人去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名叫郑耀先,是郑怡的父亲,这所高中也是郑耀先一手创办起来的,动乱时期,因为有刘振伟的支持,所以才将高中维持了下来。

  顾知朝要来上学的消息,郑怡提前就告知郑耀先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