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学章句111(1 / 2)

“现在,就剩最后一件大事了!”

陈武强凝视着建了‘大半拉子’的永泰镇,轻声呢喃,春耕再加上徭役,永泰镇现在基本处于半停工的状态。

“整个陕西两省,名望最高的大儒有潘自成,汪汝,陈让这些人。”

“其实最有名望的是罗忠明,只是这人功利心太重,并不是一个好老师,却是一个在朝堂之上最有力的臂助。”

“另外还有一人是陕西督学许抚远,操办陕西学府十余年,品行能力皆为儒学大儒,只是此人,过于迂腐了。”

“不过,不论这其中何人,但凡能成为其弟子,对你今后步入仕途皆有帮助。”

陈武强主持诸多大事可谓是无往不利,可唯独这件事,左右没找到合适人选。

“其实潘自成是最合适的,其著作的春秋明经,曾受太祖和陛下召见,并成为太子的研习的读本。”

“但这人门户之见根深蒂固,眼睛快要到天上了,要不是自己的孙女年幼,都想着让自己的孙女成为皇太孙妃。”

“汪汝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但汪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近乎于无,并非良师。”

“陈让,不说了,挂羊皮卖狗肉的大儒,还大言不惭的为陕西抗大旗,不过,虽然如此鄙夷此人,但其在关学的影响力却非同凡响。”

“此人素以横渠四句为平生之志。”

“可惜,如今大明王朝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关中以西大儒皆受到潘陆的影响,想要另辟蹊径占据朝堂,多少和现今主流有些冲突。”

“而诸如罗忠明,许抚远又想方设法的要在陕西两省推广理学。”

对这,陈文强也是爱莫能助,一副傻了眼的样子瞅着陈武强。

这他真的就提不出什么参考性的意见了。

以上陈武强说的这些,他一个都没见过,除了罗忠明,他最了解的就是潘自成,拜读了春秋明经注。

陈武强的目光不由自主扫视了出去。

至于史书记载,大多数都是江浙文人学士,什么浙东四先生,明初三大家,三杨,于谦这些人,陕西名留青史的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出生呢。

比如关学薛敬之,泾野先生,以及冯从吾,都是关学的领军人物。

但张载之的横渠四句影响了关拢之学太深,虽然源自朱程理学,却有着鲜明的求实之风,这也导致关拢之学在这个时期并不是显学。

关键是,没多少名人名垂青史啊。

“哎哎哎,二哥,你别看我,我不知道,你要说拜武将,我能说一大堆,宁夏的陈懋,拜这个人为师,比拜潘明为师都要好。”

陈武广急忙后退摆手。

“有名的就那么几个,我倒是看好罗忠明,既然功利心强,只要让罗忠明看到小七的潜力,罗忠明投资未必就没有可能。”

陈武思忍不住的思索沉思道。

“老五,你这当爹的拿个主意?”陈武强又看向陈武良。

“我一天忙的头不落枕,脚不着地,经算之学我倒是能说出几个,但儒学大师,我就不清楚。”陈武良摇头,同样不清楚。

“算了算了,哎呦,那我再去趟西安府看看罗忠明的意思。”

陈武强无奈,思来想去,也只有罗忠明了。

可就在此时。

一阵马蹄声传来,停在了陈府大门口。

这让正要回书房的几人停顿了下来。

小厮并不是陈府中人,但看起来是哪家的家丁,家丁都差不多,不是谁家的私兵,身上并没有挂着牌子。

“小的求见陈家七公子。”

小厮站在门口喊道。

这让陈武强几人都为之一顿,不由驻足,陈文强如今处理陈府上下的事情不少,来找陈文强的也说不定是大事。

“我就是!”

陈文强也狐疑,他也没见过这小厮,不由出门回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