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雷河汉(1 / 2)

从“雲”、“雷”的字型说起。

云雷河汉

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动了不少的脑筋。汉字是我们的生产力、运力和服饰第一次大发展时期诞生的---仓颉造字。

比如云这个汉字,本体是雲,上雨下云,上雨的意思是天空中有雨水在飘荡,下云的意思是人在说话;

古书上的“云”这样简写就代表“某人说:”,一眼眼老人认为,“现在这个简写的云当说话讲,人们不太用了”,

只有使用古文进行创作的时候会用“某某云”,其实老爷子可能关注网络文学少,还是有用的,网络文学的小说中,有的作者会特地使用“某某云:…”这样写能够与某种时空相连接,我的意思是在小说的文学意义上。

而雷这个汉字,古人是使用了“車”的联想意义。一眼眼老人感叹:“古人创造这个雷字滴时候啊,非常不容易,动了很多脑筋。”

“怎么把天上打雷的形象表达出来泥?他们想象,天上的神驾驶着车子,轰隆隆轰隆隆滴响……”

他们创造了很多种“雷”的符号用来表示打雷:

其一是四个弧线左右有两个圆,

其二是上下两个轮毂内部有两个小圆,其三一段反S弧线左上和右下有两个圆圆的田字,(这个不是田的意思),

其四是金文,正S弧线中间一条直线,十点、两点、四点、八点方向各自一个圆形的田……

到了金文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延伸下来的雲字,上面是一片扁形的“雨”,下面是一道闪电,左右有圆形的四个小田,代表神驾驶的四个车轮,也就很像现代的繁体字了;

到了李斯的小篆才确定了今天的雲字的字型;

汉代,用隶书的形式把小篆字型延续下来,但是有汉隶自己的创作和新思路;

两晋到唐宋的书家把汉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新的书体又出现了。

雲、雷可以说只是天上的事物,但是看天吃饭的古人是希望和自然事物沟通的;同样依靠自然生产力的今人在文字上不必在费脑子了,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遗产。到了对“河”字的创造上就简单了,可以说,河、汉、济、江,都是川字的变体,从三条曲线演变而来,在文字创作上,四个地域以符号的形式统一在一个思想领域。

秦始皇说,“书同文。”李斯作小篆。其实在符号意义上,在我们的黄帝请仓颉先生造字的时候,书写已经“同义”了,后来列国争雄,文字才变得乱七八糟,到了嬴政,他干了一件漂亮事,使用国家的力量统一了文字形式---堪称秦灭六国以后又一次的大一统。

我们的先人费尽心力创造的汉字是怎么样保存的呢?从殷墟甲骨文可以看到,一部分储存在牛骨头上了;

从商代的大鼎和玉器上,我们常常看到凤鸟纹,却很少有汉字,商人也许对古文字并不重视,(他们重视祭祀和杀伐),所以仅仅在祭祀用的牛骨头和龟壳上我们才发现那个时代的文字。

(这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