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都因人:驼奶七个迪拉姆一斤(1 / 2)

贝都因人:驼奶七个迪拉姆一斤;

北非的一支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为了一眼泉,一口井,笈笈奔走;

在他们和它们等待取水的时刻,牧人、骆驼、羊群在水泉边转圈圈,---这是他们的日常。

驼奶是母骆驼生产和携带小骆驼羔子那一段时间所产的,小骆驼要吃奶吃到两年,才慢慢断奶,所以,驼奶的量很稳定,也能持续供给牧人,让他们增加收入。

所以,保持骆驼群里母骆驼的量是增加财富的办法。

(另外,公骆驼也不适宜让它增加,因为公骆驼成年以后的脾气太厉害了。一只聪明又倔强的公骆驼会在白天溜人,晚上乱跑,它们野得很。)

在摩洛哥贝都因人的骆驼群里,驼奶卖七个迪拉姆一斤。(一百个迪拉姆才兑换一个里亚尔;在伊朗,一百元约合五十八万里亚尔。)并且要送去镇上才卖得出手。

所以,那是一个买方市场,收购驼奶的人论吨收购,他们是说上句儿的,养骆驼的人是听上句儿接下音儿的。

贝都因人行走在沙漠上不乘马,只有乘坐骆驼才能追赶上别的骆驼,皮卡主要用来运输驼奶和物资的,比如帐篷。

他们如果愿意种田,也许会稳定下来,定居在某个城市的郊区或者部落里。但是,不知为什么,摩洛哥的贝都因人宁愿驱赶着骆驼从一个水源到另一个水源这样奔波。

平时的烈日暴晒,可以用头巾和外套抵挡一下,可是如果面对沙海中突袭而来的沙尘暴,他们只能“原地设营”,赶紧扎下帐篷,躲藏进去,等着“黑风暴”过去。

有的人说,“贝都因人是天生的冒险家,他们愿意在沙漠戈壁滩流浪。”

对这个结论,笔者不赞同。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找到他们流浪的深层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仅仅在一百年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是很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