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于海怒了(上架爆更1/50)76(2 / 2)

不过,叶明也真值得托付,上任几个月就把之前拖欠的订单交付的差不多了,现如今还和巴基斯坦取得了联系,听说又达成了一项采购协议,据说又是价值上亿美元的订单。

于海对叶明的赚钱能力是打心底里的服气,这小子仿佛是走到那里,那里就哗啦哗啦的掉金币,跟个财神爷似得。

其实于海也有点后悔,早知道叶明这么厉害,当初他就不该和刘老头闹翻,要是能把叶明留在沈飞帮空鍕设计飞机,恐怕这会空鍕战斗机的样机都生产出来了,何至于现在连仿制米格25和米格31所用的机体材料都没搞定。

叶明给出的图纸早就标明了米格25大量使用不锈钢材质,而米格31使用更多的是钛合金材料,但是沈飞的科研人员在选用材料时就犯难了,不锈钢材料国内倒是有生产,最近几年年产能也达到了十万吨级,但是他们也看到了不锈钢材质机体的不足之处,就如同苏联在米格25的下一代机米格31上使用钛合金一样,国内的科研人员当然也认识到了不锈钢的严重缺陷。

不锈钢材料的耐热性能和性价比确实更好,但就是太重了,米格25的机体由80%的不锈钢(镍钢合金),11%的铝合金,9%的钛合金制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在制造米格25时选择不锈钢是有原因的,在确定机体结构时,由于苏联当时的技术无法解决薄壁焊接钛结构的裂纹问题,所以苏联没有像霉国的SR-71侦察机那样采用钛合金制机身,而选择牺牲部分速度,使用较重的不锈钢。

其实,米格25能在苏联服驿那么多年,不仅仅因为缺少钛合金的制造技术,而是因为不锈钢的成本远低于钛合金,还可以进行焊接,并且带有耐热密封的能力,这性价比确实要比大量使用钛合金材质要高,因此使得不锈钢成为了制造机体的最佳选择。

而国内不仅没有钛合金的制造技术,连不锈钢的生产还在大量依靠进口,成本根本就降不下来。

这的问题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国内根本就没法研发出米格-25战斗机批量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型,有图纸也造不出来,要知道R15B-300是采用5级压气机和1级涡轮的加力涡喷发动机,增压比为7,最大推力86.24千牛,加力推力109.76千牛,这个数据放眼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发动机厂能够造出来,可以说这时候的国内发动机厂已经被美苏甩了不止一代技术了,这不是拿张图纸就能仿造的,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才能追上。

本来他还想着到叶明这里来想想办法,可老陈这一通数落那是把叶明给得罪死了,恐怕连他都被恨上了,因为是他找的叶明来救场的,不怨他怨谁。

于海可是知道叶明的脾气的,这小家伙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脾气和本事都大的很,现在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他还能死心塌地的给采购团这边干活才是怪事,说不定现在他已经准备走人了,想到这于海就感觉头疼。

就在于海忧愁如何安抚叶明时,随后他房间的大门被人用力推开,一脸怒容的陈专员带着人走了进来,怒气冲冲的问道:“于海,你来的好,你给我解释一下,我要的是懂直升机技术的,你给我送来个小孩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影响了项目验收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

“姓陈的,你还好意思埋怨我,你骂|人之前就不能先查一下人家的身份吗?你知道你给我惹了多大的麻烦,伱要是不给我把事情圆回来,别说你这直升机项目,就是老|子的战斗机项目都要受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