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负重者77(1 / 2)

方直、徐谦化等几个年轻老师组成的圈子中,牛耘耕老师是岁数最大的一位,与常澜庭等年龄相仿。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没有无缘无故的进与出,没有无缘无故的支持与反对。他融入到这个圈子里,自然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一定主客观原因。

牛耘耕老师之所以会融入到方直他们这个圈子里来,一是因为牛耘耕老师性格耿直,看不惯“三人团”的做派,看不惯呼少杰、阙一弦等人过于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本性,自己不愿意与之为伍。

二是因为牛耕耘老师不是喝白膏河水长大的人,属于外乡人,又从外校调入,在学校没有根基,相对孤立,他要寻求山头,寻求团团火火,以此抱团取暖,结成革命友谊。

多年来,牛耕耘老师工作干的多,干的好,有目共睹。但其所应得到的名利,却分毫皆无。在学校大小会议上,牛耕耘老师一般不说话,即使说话,也没有一点分量,犹如一颗小石子丢进大海里,没有一点声响,不如一个屁声响。

千百年来,山头文化、圈子文化一直都在。

有的以地域做圈子,有的以出身做圈子,有的以姓氏做圈子,有的以官职做圈子,有的以财富做圈子,有的以校友做圈子,有的以老乡做圈子,有的以年龄做圈子,等等,不一而足,似乎有个名头就可以成立一个圈子。借此圈子,便可以拉拢各色人等,形成所谓人脉。

牛耘耕老师是聪明人,他知晓方直的地方势力。同时,他又看到方直这个年轻人颇具个性,品质尚可,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觉得可以给予信任,可以交朋友,值得赞许。

于是他主动靠近,主动融入到以方直为中心的这个圈子里。他需要这个圈子,需要有人帮衬。

牛耘耕是语文老师,同样是中师毕业,与单宇藏、常澜庭、呼少杰、方直等人毕业于同一所师范学校——龙阳师范。

皆为校友,可以说师承一脉了,在其它地方,也许必定会抱团一起,形成校友圈子。可是在龙阳这个地方,校友遍地的地方,校友之间不再稀罕,彼此不再珍惜,没有形成校友圈子。

牛耘耕老家不在白膏河集附近,距离县城较远。其有一远方亲戚与温乾坤同村,正是通过这层关系,在温乾坤当校长时,牛耕耘才得以从外校调进来白膏河中学的。

牛耕耘老师调到铁东镇的原因,是因为两地分居,生活不方便。

牛耕耘老师的妻子在县城一国营化工集团上班,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夫妻两地分居,生活起居,照顾孩子等十分不便。按照牛耕耘老师的背景实力,他要想进县城中学,几乎是不可能。于是,他便申请调到距离县城较近铁东镇,然后被安排进了白膏河中学。

时隔多年,据有人统计,那个时代中师生的综合素质相当于1999年高考扩招后的211院校的大学生。正是他们,这群中师生们,肩负起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生扎根于基层,奉献了终身。

实在是值得歌颂,值得载入史册的一代人。

牛耘耕老师语文课教得很棒,有板有眼,深入浅出,知识面颇广。在郑素萍老师调走后,白膏河中学初三的语文课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常澜庭当校长时,原本教学能力较强的呼少杰老师一心扑在养鸡赚钱上,根本没把教学工作放在心上,随意请假,随意调换课程,教学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澜庭拿他也没办法,自然不敢把初三语文的重任让他担任。

于是,学校就答应了呼少杰的要求,让他少代一个班语文课,多出来的一个班语文课分给牛耘耕老师。

把语文课强行分给牛耘耕老师的理由是:你家不搞养殖,有的是时间,能者多劳嘛。

牛耘耕老师推脱不掉,只能接受。其当面背后又不敢提呼少杰的意见,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气得脸都变绿了。

生气归生气,但是牛耘耕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极其负责任。那几年,牛耘耕老师在白膏河中学真是兢兢业业,负重前行,身心俱疲,整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是白膏河中学唯一的耕耘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