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野生枸杞(2 / 2)

原白膏河乡乡长周华兴通过默默运作,辛勤耕耘,在仕途上狠狠向前迈了一大步,调到郡里任宣传部长去了。

新成立的铁东镇教办室不是很清楚白膏河中学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之前彼此之间的工作交叉点不多,所以也没敢武断处理安排。于是,思忖再三,教办室主任戴中涛亲自出面,召集本校教师开了几次会议,商议解决学校相关事宜。

俗话说,好家经不起三折腾。几经折腾,此时的白膏河中学已经今非昔比了。实际状况,学校徒剩下空壳的校园,肯于干事创业的老师已经调走得七七八八了。用徒有其表形容,比较恰当。

虽然教办室开诚布公地开了几次会议,征询大家的意见建议,却无人能够献出良策,或者不愿意多言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秀的师资,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没有师资与学生,哪里来的好质量呢,好声誉更无从谈起了。

大家都在教育圈内,都是内行,都懂呢。于是,众人皆选择沉默。有时沉默是最好的最有力的抵抗。

领导想让德高望重的李百川老师当校长,李百川老师本来就是学校教导主任,他最清楚学校弄成今天局面的根源。加之自己年龄即将退休,死活不肯当这个校长。

一辈子干教育,李百川主任心里晓得,这个时候,白膏河中学需要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他自忖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因此,他明确表态,打起了退堂鼓。

他慢条斯理地说:“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力不从心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个教导主任都干不动了,更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当校长了。请领导们另请高明吧。”

言毕,百川主任随即闭上眼,软软地靠在椅背上,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他自己心底的无奈与伤感也写在了他表情里。

喝着白膏河水长大变老的李百川主任,把大半生的心血都倾注在白膏河中学,从兴盛到衰败,眼睁睁看着白膏河中学被人为弄成目前的情状,他心里五味杂陈,内心的悲伤难以言表。

李百川主任身板挺拔,没有一点肚腩。尽管已经五十几岁,书生气质里仍然透露着帅气。平时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利索,说话语气铿锵,精神矍铄,意气风发。

按标准而言,李百川主任是正真的知识分子。也是人们眼中的老师形象,在白膏河沿岸百姓眼中,李百川老师是最标准的老师。

李百川主任教社会发展史课,几十年如一日。当领导也要代课,也要坚持上讲台。

百川主任的课堂就是他忘我表演的舞台,三尺讲台就是他传授知识的道场。课堂上,他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精气神,哪怕是下午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学生们依然会被李主任的风采感染。

百川老师讲课时,大部分时间站在讲台右下角,手里拿着课本。但不打开,微微抬头,做思索状讲课,语速不紧不慢,舒缓地流淌。同学们皆抬头看着他,屏气聆听,生怕一不留神错过更精彩的内容。

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百川老师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座右铭。

百川老师给学生授课前,绝不打无准备之仗,自己会提前把课本内容完全背诵下来。这个功夫令同学们相当佩服。其他老师也佩服。身教胜过言教,所以大家也就争先恐后地背诵社会发展史,不用百川老师再三强调。

方直曾是他的学生。方直至今依然清晰记得百川老师讲授社会发展史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章时的表情,历历在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厘清这个概念非常关键。许多学校的老师都讲不明白,百川老师教出的学生,个个清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抽象的概念,通过李百川主任反复生动地背诵讲授,同学们想不明白都不行。他任教的政治课成绩,学生平均分都达到90分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学校政治老师教的成绩。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好老师一生难得一遇。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后来多年,方直在读书与教学中再没有遇到过像李百川主任这样优秀的老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