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如镜】之【慧眼】【天眼】61(1 / 2)

篝火燃烧,撑起一片温暖的屏障,将无数的夜色与黑暗阻挡,明月高悬,伴随着星辰闪烁,夏日的昆虫为此陶醉,放声歌唱,引起点点萤火飞舞。

但商队对这些景物早已熟视无睹,他们只在乎眼前的烤肉能不能快一些烤熟,又赶了一天的路,指望着能多吃一点好的。

这些有走在南华州北部山脉的商队往往不会携带大量的粮食,因为广袤的群山就是他们的猎场。

当然他们狩猎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小心,因为广袤的群山并不往往只有妖族的存在,还有那些走上了另外一条修行道路的妖兽。

不过,这些商队走出的道路都是经过无数时光的考验,范围内的大部分妖兽危险性都较低,只要不深入群山,就不会遭遇那些强大的,无法匹敌的妖兽。

那些妖兽实力强大,它们深入挖掘了来源于血脉的力量,拥有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天赋术法,其中的部分还拥有不俗的智慧,在这些有智慧的妖兽带领下,妖兽们会暴动,引发兽潮。

不过这种兽潮暴动已经很少了,至于为什么,因为妖兽所修行的法门,是沿着血脉向上追溯,对于血脉的要求很高,对于绝大部分的生物来讲并不利于修行,尤其是在这些妖兽不知道怎么提纯血脉的情况下。

提纯血脉的技术同样归类在“修行百艺”之中,属于炼丹师的分支,一些人称之为灵厨,同样也称呼他们为血肉丹师,但这是人类所开创出来的方法,一直被秘密保存,在妖族之中从未有过流传。

因此有智慧的妖兽往往会走上妖族的修行体系,自动化形,脱离“兽”的束缚,之后繁衍生息,成为妖族的另外一部分,反而回过来继续猎杀妖兽作为食物,其中甚至可能包含他们的同类。

不过这很正常,不是吗?

黄玄素拿起自己的竹筒水杯,喝了一口。

妖族完全化形之后,除非血脉力量过于强大,否则外貌上与人类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而这些妖族修行者生下来的孩子也不会呈现兽形,而是完整的人形,尽管会残留一些兽的特征,但随着修行自动的提升,这些特征会逐渐消失。

所以它们是妖族,而不是兽族。就像人类会把自己跟普通的动物分离开来,称为高等动物一样。

他们吃那些妖兽,就像人类吃猪牛肉一样不会有任何的负担,毕竟拥有智慧的家伙,更不容易被束缚,无论是道德又或是其他。

肉烤熟了,刀光闪过,三五只烤熟的香喷喷的羚羊被大卸八块,被周围的豹妖,狼妖以及羊妖,牛妖等分割干净。

黄玄素也分到了一份,不过他不是很想吃,只是浅浅的尝了一下,留下三成,剩下的七成他都分给了清幽,毕竟对方还是在长身体的时候。

当然在外人看来,这只是兄长对弟弟的一种关心照顾,于是其中一个大声说道:“小子,要是嫌不够吃,跟我说一声,待会再去打一只就行,好好补补身子,不要瘦的像个鸟似的。”

妖族的审美很多元,虎豹熊等往往提倡壮硕健壮的身体,而鸟类的往往喜欢瘦一些的形象,因此哪怕黄玄素身体并不算瘦弱,依旧会被他们认为偏瘦,并用鸟类来代称,他们说某个人像个鸟,就是这个人太瘦了。

黄玄素故作腼腆沉闷,感谢了一番对方的好意,然后委婉拒绝,表示无需劳烦。

他实际上一点都不饿,甚至还挺饱,如果不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秘密,他甚至一口都不想吃。

这来源于他体内的灵魂,按之前修炼体法门,理论上来讲需要吞噬七个魂魄,让它们相互争斗,最后再吞噬掉最强的那一个,从而实现超凡体质的练成。

不过经历了之前的一番变故,现在似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些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生争斗,反而通过自身的经脉吐纳灵气,产生了联系,似乎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循环。

这本是黄玄素特地避免的,因此他选择了养蛊的方法培养出来的都是性情凶恶之徒,更何况其中所用的灵魂原料之一还是那个烦躁的小孩,这个灵魂应该巴不得反噬自己才对。

但现在不知道什么情况,这些东西违背了自身的天性,相互之间和谐共处,甚至每当有一个反动的时候,会被剩下的三个联合按住。

而这样的结果是黄玄素的炼体法门不知道拐到了哪一个方向,但是却提前小成了。

这使得黄玄素有了超越其它修行者的消化与循环的能力,自身身体内部的能量损耗迅速下降,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内耗。

这样一来,他便可以从食物或者其他东西中提取更多的能量,并且同一个动作会损耗更少的能量,拥有更强大的恢复力以及更大的持久性,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并且不容易胖,不容易饿。

但是我本身想走的是高爆发高伤害的路子呀。而且这种变化完全出乎了原本放的束缚,也不知道会走向哪一个方向,又不知道埋藏着什么样的隐患。

黄玄素不禁感叹自己的运气差劲,天不遂人愿。

黄玄素向后挪了挪身子,依靠着路边的一棵树,由盘腿而坐,变成半躺,面目仰望星空,在旁人看来特似乎是吃饱喝足,打算休息。

然而黄玄素却仰望着天空那渐渐向中间靠三轮明月。

今天三轮明月刚好左右两轮又是半月,中间为满月,看上去就像一只眼睛,在无声的注视着大地。

似乎是困了,黄玄素稍微眨了下眼,于是明月也眨了一下眼。

或许是因为闭上眼睛,便不见明月,睁开眼睛,复见明月如此便算眨了一下眼?

但无论如何,黄玄素知道那轮明月在看着自己,或者说“祂们”在看着自己。

这很不对劲,不是吗?我一直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或者说没什么目标的人,甚至如果不是【青龙】找我,我哪怕知道【桃花源】的真相也不会愿意出去。

如果面对之前那样的感悟与收获,按照我的习惯,根本不会有深入的思考,而是会本能的躲避,见好就收,选择退一步。

但没办法的是这种思考的事情是很容易被推动的,一句话,一缕光,一个字都可以轻易的让人陷入思考,让那种迷障感悟纷纷涌来,尤其是对于黄玄素这种灵感高的人来说。

这也是黄玄素认为“祂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

但令黄玄素不理解的是,“祂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祂们”这样的推动,对黄玄素来说,如果错一步就引入歧途,前途尽毁,就算走对了,也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这个道理它“祂们”肯定很清楚,如果要帮自己就不会这样做,但是如果“祂们”要毁了自己,凭“祂们”的能力不很轻松吗?伟大存在的呓语又不是什么好听的东西,为什么要做这种费时又费力的事。

无论在哪个神话中,神明都没有这么无聊,只有唯一一个例外。

黄玄素略微地想一下,主要是之前的种种经历,但是他很快便停止了思考,就像往常一样,他一向是个没什么目标的人。

他确实推算出了一些东西,但正常情况下,他应该推算不出什么东西才对。

这样一来,这种事情推算出来了也就没什么用了,“祂们”把事情明明摆摆的摆在眼前,没有做任何的遮掩,就说明你知道也没有什么用。

力量不够的时候才需要做阴谋,身份不许的时候才需要借势用阳谋,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对祂们来说都没有那个必要。

讲到这里,黄玄素叹了一口气,轻微变动一下姿势,左手枕在脑后,右手揣入怀中,似乎是因为想换一个更舒服的姿势。

但他的右手却在怀中握住了一个硬物,那个硬物一面光滑平整,一面凹凸不平,通过触觉可以确定那是一个手掌大小的圆形物体。

这是一面镜子,更准确的来讲是一块磨镜石。

石城盛产玉石,又邻近水源,在河滩上会有一种特别的石头,这种石头质地细腻坚固,摸上去跟玉的质感很像,有的时候会被人拿来以次充好。

但更多的时候,人们会用这种石块来打磨镜子,但是这种石头表面一旦磨得光滑,凭借它细腻的质地可以照出人影,也可以用来作为一面镜子。

这属于是石城的一种特产,家家户户往往用的镜子不是铜制的,而是石头所制,只有少数富贵人家会使用铜镜。但这种特产没有销路,没有什么人会买。

黄玄素之所以会携带着一个镜子是因为万一以后要用到化妆易容的时候比较方便,更何况这种东西几乎不要钱。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面镜子竟然成为了他的突破点。

黄玄素能够从那个纷繁错杂的混乱信息世界出来,自然是因为他找到了突破点。当然,他又不是孔孟,释迦,老庄等等先贤,自然没有强到可以独创一家的情况,更何况这些人也都是在经历了半场的人生经历之后才创作出来的,黄玄素不过是仰仗先人的遗泽,取了个巧,建立了一个雏形而已。

黄玄素将这种理论雏形称之为“镜中叠相”。

从名字就知道这个理论的关键在于“镜”,当然这一个关键点也可以叫作“眼”,因为核心词乃为“见证”。

在这之中,他又分为两个部分,一者为纵名为“一者众相”,一者为横名为“万物相一”。

一个人照镜子,镜子中会存在一个人像,但同时人眼中也会存在镜子的像,二人眼中的镜子又会存在人自己的像,依次无限循环,呈现无数镜像。

那么在这么多镜像中,哪一个是我呢?哪一个是真实的相?

黄玄素的回答是,全部都是真的。人本来就不是活在客观世界中的,而是活在自我认知中的客观事件,充其量不过是客观世界的镜像。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并通过某些方式与其他世界相连。世界也不过如此,层层叠叠,有万千景象,然又混同如一。

如此一来,镜中人是我,梦中人是我,过去者是我,未来者也是我,而我亦是镜中人。

君子不器,人与物也有不同之面,我应有万千之身。

万千之身中,有善恶,有生死,有万形之分,甚至可能有神人之分,仙凡之别,各有不同,正如镜中之身左右有别。

但众我之身,无主次之分,虽然互有关联,但皆为众相,各有缘法,生死无关,道路不同,

而现在的我不过是其中之一,是他人之镜相,自我之我相,生于此刻,死于此刻。

但世人却往往指认其一,欲求真实,欲辨真假,认为我唯一,然而我无穷。

这便是“一者万相”。

黄玄素望着天上的星空,每一颗星星仿佛都是一个我,亦或是一个别样的世界,他在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看着自己,互为镜像。

然而有镜像的前提是有镜面,有光线等等,亦或者说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见证,来记录,来说明。那么是谁来说明这一切,很简单,天地本身就足够说明这一切。

就像我为什么是我,是我认为是我,所以我是我。

天地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镜子,一个最大的眼睛,他看见了世间万象,所以万象有了定位,天地看向了人间,所以人有了实质。

不仅如此,天地也包括人,也包括时间,过去的看向未来,确定了未来,但未来看向过去却也确定了过去。而人去看向天地又重新确认了天地,万物都是一面镜子,互相确认彼此的存在,又或者说是认识了彼此。

但其中又有玄妙,所有万物都是一面镜子,那么当两面镜子照在一起,镜面便有无数相,因此也结合出全新的事物,但是全新的事物同样也是一面镜子,也在重新倒映自己的来源。

未来因过去而成,过去因未来而存,两者本为彼此相互映照。

就像“光”和“火”相照为“日”,无光与火者不可为日,但是“日”者相照又分可为“光”与“火”,存日者不可无光无火。

万象恒长,过去不少,未来不多,天地不变,万相不变。

一人一物有万千相,一者有万相,但万物之间彼此相连,万相之间亦各有所托,相互验证,相互窥探,相互融合,相互为一。

黄玄素看着周围流动的灵气,它们自然流动,连接着天空与大地,人类与自然,但同时又会呈现出种种相貌,有的似白鹿奔跑,雄鹰翱翔,有的似高山流水,空谷幽兰。

他之前以为这些外貌不过是灵气外在的变化,然而他现在才知道这些灵气也在镜像,他们也在呈现出山川万物真正的精髓。

黄玄素将这一种精髓称之为“道韵”或者“道相”,是大道残留的韵律,残留的景象。

而大道并不是法则,也不是秩序,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形态,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复,它是不可名状的。就像每个人所走的道路都不一样,哪怕是走在同一条路上,也有不同的轨迹,也是不同人所走。

返回